邹庆会,持续原创分享第876天,2020年8月11日
每次讲课时,只要是讲到聚焦正向,总少不了强调一句话:关注什么就得到什么。
由此想到近段时间一件事情引发的感受。
较长时间以来,我基本上是每天早晨5:30起床,6:00讲微课、写分享;白天8小时上班;晚上备课、读书、学习。加之半年来,儿子基本上在家,家务缠身。总之,时间安排得比较满。有时在两件事情之间,我时常会躺下来小睡一会儿,10分钟到20分钟不等。
针对我找空隙睡觉这件事情,一段时间内,我总想着: 是不是自己太累了?我还因此想到了一个比喻: 把自己比喻成一个使用了很久的手机,电池储电功能不是很好,因此需要间歇充电,充一会儿再使用一段时间。在这种想法之下,我把睡觉就当成充电,把自己就当成了电池功能不太好的旧手机。
在这种思维模式之下,我整个人是感觉没有力量的。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旧手机且充电系统还出了问题,感觉总是不大好。总想着是否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因此对自己的怀疑和否定相对比较多一点。
前段时间,仔细阅读了叶武滨老师的《高能要事》这本时间管理书籍。作者在书本里多次提到: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躺下来,闭上眼睛休息,当再次投入工作时,效率会翻倍。作者经常采用这样的方法,只要有空就躺下来休息一会儿。
这可是一位时间管理大师的做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甚至是带给我全新视角!
于是,我调整关注点,再来看待自己不断小睡这件事情。
仔细想想,如果中间不睡这一会儿,其实也是可以照常做事情的。但是这样的效率会比较低。如果中间经过一小阵的休息之后,再来做这件事情,精力就特别集中,效率和质量都会提高。如此一来,其实是在提质增效。于是,再也不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充电系统不完善的旧手机了。如果非要打一个比方,我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功能完好的蓄电池,我需要的是电量,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只要里面的电量是足够的,我便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做事情。有这些就足够啦,更何况是可以更高效地做事情,岂不是更好?
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对自己没有了苛责、否定和怀疑,取而代之的,是肯定、自信和能量。
就好比此刻的我,在刚刚吃完晚饭以后,我就躺在床上休息了20分钟,然后再起来写分享。这个时候思路清晰而流畅,感觉笔尖所流露的,都是我内心的真实表达,这样的感觉挺好!
再次回到开篇——关注什么就得到什么。真是这样,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我们自己的世界,同时,我们所感受到的、领悟到的世界,也就是我们自己的世界。
任何人、事、物,都在转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