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似乎我们都在读书中度过,先是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再到大学,一路与书为伴。那个时候,读书唯一的动力就是能考一所好的大学,成为大人们口中“有出息的人”,为父母长脸,为家族争光。外面的世界对我们有太多的诱惑,考大学最理想就是走出县城,走向省外,“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年少时的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外面的世界一定比家乡好,但又有谁想过,“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上大学,我是在离家不远的省会――太原读书,无论是寒假还是暑假,只要放假回家都有父母的专车接送,那时的我,都不曾坐过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父母几乎会帮我考虑好每件事情,包括穿的衣服、吃的零食以及每个月的伙食费,所以每次送我都可以拿满满后备箱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吃的),我需要做的只有学习。那时的我,不知道吃苦是什么滋味儿,不知道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感觉……
渐渐地,我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应该脱离父母的庇护,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想出去走走。转眼间,到了大四考研的时候,我报考了大连的学校,这样我就可以飞出我的鸟巢,飞到另一个城市,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天真的我,认为自己很自立、自强,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当我接到面试通知后,父母陪我去参加面试,面试结束我被顺利录取,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景象,瞬间感觉我是从一个山沟沟里跳到另一个沟沟里。大连――这座人们口中的魅力之都,在我眼前却丝毫没有魅力之说,只有周围一座又一座的山,山上种树,山下住人,想到这儿,眼泪哗的夺眶而出,我和爸妈说:“我不要上了,我要回家。”那时的我,第一次有心痛的感觉,想想要离家很远,没有父母在身边,我该如何应对,之前狂妄自大的想法现已烟消云散。爸妈安慰我:“没事的,没事的,最多就待三年,三年以后拿了毕业证,就可以回家了,你也长大了,是时候自己面对这个世界了。”或许离家的三年,我就是靠着这句话坚持下来的,期间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我都可以撑下来。三年间,每每放假前很久,甚至是一个月,爸妈都会反复和我确认回家的具体时间,直到我启程的前一天,从电话这头可以想象到电话那头的他们,是多么的盼望我能够早点回去,恨不得当下就出现在他们面前。或许这就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转眼研三毕业答辩,意味着我可以结束学习生涯,回家考个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安安稳稳的在父母身边过日子,结束这种相思之苦。可不知是造化弄人还是机缘巧合,就在毕业的前一周,南方的一所公办院校来我们学校招聘,在同学的怂恿下,我抱着锻炼自己、积攒经验的态度,参加了应聘,谁曾想就这一下我中奖了,被录取了。这个结果让我有点意料之外,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办,一方面是对父母的不舍,一方面是工作的压力,让我不知所措。这时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电话那头很轻松的说:“去吧,现在工作很难找,事业编制更是不易,以后有攒钱了,飞机回来就两个小时,很方便的,有份好工作是一辈子的事……”我和她开玩笑说:“你们不是很想我回去吗?怎么现在又把我往出推么?是不是我在外面待的太久了,不想要我了?……”
那夜我和妈妈聊了很久,也说出了我的顾虑,但是,爸妈还是执意让我接下这份工作,毕竟也是刚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就这样,我从祖国的大北方跑到了离家更远的南方,每次回家爸妈都早早的在机场等我,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累了吧,又瘦了。”我的心好像被拧了一下,眼睛瞬间模糊了,可我不敢看他们的眼,低头装作整理行李。出门在外这么久,除了工作上的同事,聊聊八卦聊聊工作,没有谁会真的从心里说出那句“累了吧”。不知有多少次,在梦里梦到妈妈包的饺子,热腾腾的饺子刚端到面前,突然梦醒了,眼角还有一点残留的泪花。而每次放假回家,都会发现他们比我上次回来又老些了,看着两鬓斑白的他们,晚上我躲在被窝就悄悄的擦拭着眼泪,后悔离家太远,又恨自己回家找不到诚心的工作。或许,从做出这个决定的那一刻起,父母只剩背影,故土只剩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