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子丁。今天分享的书是《精进》,作者-采铜。《精进》是“子丁书用”系列演讲推选的第一本书。
推荐语:“这本书的价值不止在于如何让自己变得厉害,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不厉害。”---作家:马伯庸
2017年底,我们公司的副总送给我一本《精进》,当她把书拿给我的时候,只说了一句:“适合现在的你”。
一年后她升职了,我接手她的工作。。。
我们应该见到过这样一个场景,有两个同事在午休时,都在看手机:一个狂刷娱乐头条、抖音;一个在翻阅与专业相关的订阅号。我们只拿“午休”这段时间之尺来衡量,一个月、一年、五年以后,他们大脑里的知识库又是怎样的?从他们嘴里讲出来的东西又有什么区别呢?相信大家都想得到:一个更娱乐,一个更专业。
所以呢,“工作外8小时的碎片时间”我们该考虑下要怎么好好地利用了。
这几年我们经常听到的一段感叹句:“哎!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此刻,模仿小沈阳的腔调问一句:“这是为什么呢?Hang!”
此时空中飘来四个字:“数字鸿沟”
“互联网时代,网络并没有缩小成就的差距,反而加大了浪费时间的差距“”。这就是数字技术的普及造成的鸿沟。这是很吓人的。因为那些善用互联网的人,会利用它加深自己对专业对世界的理解。反之,沉溺于网络玩游戏、抖音、而不能自拔的话,互联网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它把我们的时间、我们的精力全部吸进去。这个其实比赌博更可怕。相信各位都遇到过跟我一样的情景:说好的翻开抖音只看下“读书会”。。。再看手表:分针已经挪了半个圆。。。
正如作家凯文所说:互联网正在让聪明的人更聪明,而未来,属于那些更专注的人。
我们经常这样评论我们认为很成功的人:“这人很厉害”。
那么我们自己怎么能做一个很厉害的人呢?
我想从时间和选择、行动、学习和专注几个方面跟大家分享我的感触。
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应该利用好有限的资源。
我们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收益值”、“半衰期”。
举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例如:①找到真爱。这可是最典型的。②找到一本适合当下的好书,并能马上运用到工作中,这个叫做: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
那收益值同样很高、但却是短半衰期事件呢?
吃鸡游戏!吃鸡带来的愉悦感是其他绝大多数事情无法比拟的,但一旦停下来,这种愉悦感就迅速消退了。
再者,①看一小时关于成长、销售、管理的书籍,汽车相关的订阅号
②练一小时街舞、打一小时羽毛球(对于我来说)
这是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
而①漫无目的地刷抖音、微博②参与一次网上掐架、争吵
这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
这样一区分,我们也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了。
工作中呢,我们要做到能力嫁接:也就是发现工作与爱好之间的潜在关联。
Eg:公司可以成立车友俱乐部,由擅长运动、喜欢旅游的汽车销售人员每年组织两次活动,邀请新老客户一起参加,这样不仅使销售人员与客户的更加了解彼此,同时也给每个客户提供了资源共享的机会。
其次呢,就是:目标即为行为导向,在现有格局上,向前迈一步
作为销售人员,我们向前一小步应该是什么呢?永远做销售冠军?做经理?给自己定下这个目标,我们自然会思考:为了达到目标,我必须要做出改善。总之,不管是什么格局,都应该从内心出发,再稍微往上走一步,能够看到一点更大的天地。
同时,在工作中呢,可以改变一下我们的思考方式,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由“我们应该做什么”改为“我们想要做什么”、由“我们只能做什么”改为“我们擅长做什么”由“我现在是谁”改为“我将来会是谁”。这个呢,可以好好体会下。
前段时间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问:“30岁才开始学习编程靠谱吗?”在众千网友里我看到最精辟的一个回答:“种一颗好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现在就是十年后的十年前:马上行动,就是最好的时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负担,它就是一个弹性薄膜。可以想象成一个大圆,里面装着买房、养育子女、孝敬老人这样的大事,也装着做家务、取快递这样的小事。果断将小事情处理掉后,只剩下不能马上解决的大事,这样,那个大圆会变成小圆,从而降低我们的心理负担,瞬间会变得很轻松。同时,我们能更专注地去处理人生中的重大事项。
而我们经常是这样:“我在等一个好时机”、“等我想周全了,再开始”、“这局游戏打完再做”。。。我们总是有太多的借口,太多的理由,为了爱情我也背叛了所有,打住!不好意思,串到歌词上去了。重来:action~我们总是有太多的借口,太多的理由,最后积累了太多的小事,让我们负重前行,时间也就这样流走,关键最后还是要去完成它。
“快递到了”~“好嘞,马上来取”,放下手头的事情,向前跨出这一步,让“我还有个快递要取”的负担转瞬即逝。
一旦行动起来,就要及时反思,并梳理这件事情的“反应链”,也就是“反思→行动→反思”这样反复的过程,从而修正出更好的结果。还有就是我们要记住一句话:“批评我的人,不是在评价我,而是在给我提供信息,帮助我提高”!所以,请善待那些难能可贵的批评。
最后呢就是学习和专注
不瞒大家说,学生时代的我也就只读过一本书课外书《花季雨季》,还是在“季后”(20岁)读的,工作后书和我那就是: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而现在我之所以对读好书这么痴迷,就是因为在工作、家庭中会时不时遇到很多难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而书,给了我很好的答案。
说到学习,会有这么三种人:
①只是将知识储存在大脑的吸纳者②将知识搬运到自己大脑或搬运给朋友的搬运者③将知识吸收并运用的运用者。
估计我们都想选择做知识的运用者
那么如何做到呢?
我们要问下自己:读完一本书或看了订阅号上的一篇文章,我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这些问题像一根线,将我们零散的知识串起来,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还涉及到一个词:解码
为了更好的诠释“解码”,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玩具店里“会说话的小黄鸭”,这只会念儿歌、会讲故事的鸭子在不同人的眼中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在孩子眼中,他关心的是“小黄鸭说了什么”,于是他听到的是儿歌、故事。
在家长眼中,他关心的是“小黄鸭是什么”,他考虑的是安全性、教育性。
在玩具工程师眼中,他们关心的是“小黄鸭是怎么做出来的”,他们会思考它需要的功能模块和电路结构。
所以,对待知识,我们就要做到分步解码:掌握信息,了解价值,灵活运用。
然而知识又不能漫无目的地去学,应该专注。
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成为“T”型人才(专长+博识),不做“差不多先生”。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先做好某项工作,让自己因为“专长”而被关注到,才有机会上到一个台阶,视野更广,才能为公司贡献更大的力量。大家有没有发现近几年没有了传唱度很高的歌了,像我们高中时满大街都是周杰棍的双截轮儿:哼哼哈嘿!还有阿杜、杨坤、王力宏、张惠妹等等,经典歌曲随便都能说出几首。可现在呢,近几年除了小苹果、最炫民族风能让人听到吐的广场名曲,其他的我真的说不出来,也哼哼不出来。那个年代的歌手就是歌手,到现在还能活跃在荧屏。这个年代盛行所谓的“多栖”艺人,流量也有,但就是什么好的作品也没留下来。几年过后人也没留下来。。。这应该就很好的诠释了“T”型人才和“差不多先生”的区别了。
因为我是销售出身,所以在最后想请销售人员问自己这样3个问题:1、我能不能回答“销售”的精华所在?2、对于销售技巧或者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有什么新的创新?3、如果现在公司招聘经理,我比其他应聘者有哪些优势呢?”
如果初入职场的销售人员能想到这三点并马上去做,可以想象他日后的进步会有多大。如果老销售现在认识到这个问题,从当下做出改变,也为时不晚。
这几个问题同样适合其他任何职业。
因为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也不知道用什么更好的方法去改善,所以选择了读书。以上内容呢,是我借鉴了《精进》一书,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我们能一起进步,一起精进。
有小我才有大家,有小梦才有国家梦。从改善自我做起,为圆梦而努力。
最后,我想跟大家再分享一句话:有梦就去做,做就做很厉害的人。
以此共勉,谢谢大家!
更多实用好书推荐,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