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

这书是作于明朝,书名却很新潮,颇像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看见这书名,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某电视剧里的“贱人曾”,言简意赅,有些泼皮的味道,听一遍就不会忘记了。

这是一本需要细细咀嚼的书籍,这是毫无疑问的。任何一段话,都能琢磨很长时间,若是能将其中之一用到自己的修身、处事之中,可谓获益匪浅了。

我才开始阅读,只举一例。“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烣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这是修身篇里的一段。初读,觉得很眼熟,昨日、今日这种句式似曾相识。仔细一想,可不是嘛,那可是名句啊——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当然,这二者的意思并不相同。过去的错误,一定要摒弃,否则就有死灰复燃之险,这会影响到以后的思想情趣;今日的理,也不可过分的坚执,否则会成为欲望的根苗。

前者,比较容易理解,过去的错误之处,如若不舍弃,势必会在不经意间又受影响。不过,这并不容易,我们有时候总会重复数次从前的错误才能真正避免“昨日之非”。比如,太犹豫总归不是什么好事,但在下始终无法克服,否则现在就洒脱的像神仙了,会省却无数不必要的烦恼。对于“尘情累乎情趣”的体会,比较深刻。好多过去的是是非非,总会影响到现在的情致,而且还在重蹈覆辙,实在是贻害无穷。

对于后半句的理解,初读有些不解,坚持对的事情,难道还不对?细思之,鄙人也受累于此种情景。我的理解是,坚守那些看起来正确的意见和做法,会让人变得固执己见。我这人固执的根源,或许就在于此。只要是在下认为对的、已经认定的事情,一百匹马都拉不回来。当然,现在好多了,大约用一般的马就行了。这个跟坚持不懈奋斗这种精神不一样,是很危险的想法,极容易走火入魔。总是在一些无畏的地方死磕,钻进牛角尖,跟自己较劲,费力不讨好。不止如此,还会影响情绪,影响判断,害处不少于昨日之非。

书中的文字不深奥,即使不借助翻译,也能读懂十之八九。也就是,看着再浅显不过的字句,讲述的是很多人都不曾做到的修身法则。也许,真正的至理名言,往往都是简洁的。

还有一点,书里说的都是大道理,但绝非空话和套话,也不是让读者一蹴而就。相反地,都是一步一脚印的堆砌自己的品行。“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从细微之处杜绝坏的行为,从点滴累计好的品行,这就是文中的踏实之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七月田野 我有一良师益友多年来一直有反复翻阅《菜根谭》的习惯,前些年辞去了教育局的工作,求领导把自己下放到农村...
    世微先生阅读 20,720评论 42 55
  • 1.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
    Smallbore阅读 919评论 0 1
  • 夜至阑珊,心无寐意,遂翻起枕头书,一本名曰《菜根谭》,咀嚼之余,饶有兴味。著书者洪应明是也,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藉...
    月圆天心阅读 861评论 5 9
  • 巷子里回荡耳边的歌谣 仍是儿时与玩伴哼的调 榕树杨树上燕子筑鸟巢 大街小巷叫卖的豆腐花 街角阿姨卖过的小笼包 豆香...
    米西傲阅读 265评论 3 5
  • 网络中四 信阳 谢芳 持续分享第35天 已经很久没回老家了。自从爸妈搬离后,模糊记得回过几次。暑期,妈...
    xfsunshine阅读 101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