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什么时候开始讲?
这是一门学问。
记得看过一部电影,电影一开始妻子离家出走,紧接着就开始呈现单身父亲与儿子的生活日常。
当然电影的主题就是为了探讨父与子,才会在一开始就让妻子离家出走。
同样是探讨家庭关系的一部电影,名字我记得好像是《窈窕淑男》,就是从男主角失业,同时面临离婚的家庭危机开始讲的。这是一部喜剧,最终主角通过出人意料的方式,失业取得了成功,也挽救了家庭。
职场励志电影《穿普拉达的恶魔》,是从女主角这个职场菜鸟得到一份实习工作,面临事业的第一次挑战讲起。
同样的《当幸福来敲门》也是从男主穷困潦倒,妻子闹离婚开始讲起。
想要得到,害怕失去在乎的事情,主角不能无动于衷,从这个时期开始讲述故事,一般都是没有错的。
我们来验证一下。
《斗破苍穹》废柴流+退婚流开局,主角萧炎即将失去什么?
尊严、前途、未婚妻、实力、父亲的期待,这些都是萧炎最害怕失去的吧?
他无法无动于衷,于是必需有所行动,于是,斗破的世界开始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是余欢水》赘婿+废柴开局,面临中年危机的余欢水即将失去什么?
事业、妻子、尊严、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恰恰是一个中年男人最怕失去的吧?
于是余欢水他开始有所行动,尽管闹出很多笑料,但是余欢水的故事世界就此展开。
某音上有一个爆破师炸车辆管理处的视频,讲的是一个月薪十万的爆破师,因为车辆被拖,感觉被不公对待,而且三番两次。
他想要什么?就是两个字“公正”,这种不公待遇让他无法忍受,于是他行动了,索性炸了车辆管理处。结果他非但没受到处罚,还在网络上引发了思潮,引出故事的主旨:制度需要以人为本。
更不用说我们常见的爱情故事了,内向男女遇到了心仪的对象,在青春荷尔蒙的促使下,想尽办法克服性格缺陷,鼓足勇气争取爱情。
如果你头脑中有一个故事的雏形,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头,那就不妨用我这个万能开头法:
给主角一个他/她最想要的东西,亲情、友情、爱情、成功、信心、勇气、健康,或者剥夺他这些东西。
给的东西对主角越迫切越好,剥夺的东西越狠越好,总之让主角无法无动于衷,然后你会发现,主角不得不开始行动了,故事自然而然也就开始了。
如何介绍故事背景设定。
我们看三流电影的时候,经常在开头看到这样一幕。
“很久很久以前……”然后就开始介绍很久之前发生过什么,当然是以字幕和动画的形式。
这种方式由来已久,我却是不大赞同这种方式的。
观众来电影院是来看电影的,电影是以人物行动推动的,观众看的是剧情和人物,听的是对白,而不是为了来电影院看漫画。
还有一个原因,这几十秒的时间,也是算在电影时长中的。
电影人应该“吝啬”一点,应该在交待有效信息的同时创造一个场景,塑造一个人物,让这开头的关键几十秒承担更多的职能。
我比较推崇的一种方式就是,先现在后过去,先后果后原因。
比如《钢之炼金术师》动漫里面有一幕:
scar到中央市击杀国家炼金术师。(这是果。现在。)
爱德华兄弟遭遇scar跟scar对抗,差点就挂掉。(这是剧情,也就是故事发生的舞台。)
上校马斯坦赶到,救下了爱德华兄弟。
手下给马斯坦汇报scar的情况,说到他的身份——伊修瓦尔人,紧接着上校联想到多年前的那场战役,总统召集国家炼金术师上战场作战,参与了著名的伊修瓦尔战争。(因。过去。)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只是简单交代了伊修瓦尔战争是因为伊修瓦尔人信奉不同的神(宗教信仰),而跟当地的驻军在圣地发生了冲突(伊修瓦拉)。
战争的导火索是当地驻军误杀了一个本地小女孩。
介绍背景故事设定很重要,但是长段的旁白和字幕要不得。
我的建议是,根据现实中人们的生活习惯来安排交代背景设定。
我们在遇到灭门惨案的时候才会谈起两家的恩怨情仇,而不是先写完两家的家史,然后再预测会发生灭门惨案。
我们在街上碰到熟悉的人打招呼,才会联想起他或者她曾经是我们的同事、战友、同学、发小。
我们看到一张老照片,才会回想起照片上曾经在一起的那些人,曾经一起经历过的那些事。
看到跟过去相关的人,听他们说起跟自己相关的事,才会联想起与之相关的过去。
这是大众读者的习惯,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应当尊重大众的这种习惯。
除非故事的整体性需要,否则在进行故事创作的时候,应当遵循大众生活中的习惯。
正向我们常听到的那样:故事源于生活,故事创作规则同样源于生活。
故事就如同独木桥。
这部分强调两个字——聚焦。
整个地球村有几十亿人口,中国有十四亿人口,我所在的城市有一千万人口。
每天环绕我们周围的,跟我们有接触的至少有十几甚至几十号人。
但是,只有一个主角。
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你自己。
每天世界上发生数以万计的事情,但是你只关心一种事情,那就是跟你相关的事情。
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主角,每个人都只关注主角。
那么一个故事在讲述的时候,天然的就只能有一个主角。
就算是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这种多主角名著,在一个剧情单元中,也只会设置一个主角。
角色天然需要聚焦在一个人物身上。
那么剧情呢?剧情就如同独木桥,天然聚焦在一件事情上。
这件事情,就是故事主线。
灾难故事的主线就是逃亡,末世废土故事的主线就是求生,爱情故事的主线就是求爱,复仇故事的主线就是血债血偿。
当然,也许主角逃亡过程中顺便谈个恋爱,求爱过程中顺带报复一下仇人,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到逃亡的主线上来。
一个故事,就像一座独木桥,只能有一个主线。
主角在独木桥上踉跄了一下,就像是支线。
最终主角还是要调整好,摆正姿态,继续沿着独木桥走下去。
故事就如同黑匣子。
无中生有。
故事是无中生有。
当读者读故事之前,它是不存在的,故事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故事中的人物是不存在的。
作者辛辛苦苦码了五百万字,没用,如果没有读者去读,那只是作者脑袋里的故事。
是自嗨,是YY。
然后作者绞尽脑汁写了一段故事简介,好了,故事有了一张脸。
读者看到作者呈现的故事的这张脸——简介,就跟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男人一样。
第一眼看过去,他/她喜欢就会点开第一章,不喜欢直接pass。
故事是一种商品。
没有读者看的故事是没有价值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就像现在我辛辛苦苦码了几千字,如果没人看,这就是一堆人为堆砌起来的字符。
书名是故事的亮点。
就像走在街上的一个靓女,她胸大,那么她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大胸女人。
她脸漂亮,她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颜值美女。
她身材好,就叫窈窕淑女。
她落魄,就叫明日黄花。
故事就如同黑匣子。
读者第一眼看到书名——亮点,视线被捕捉到,好,读者会停下来看简介。
读者看一遍简介——故事的脸,他喜欢、感兴趣,读者会点开第一章,打开黑匣子。
黑匣子里面,就藏着你作者辛辛苦苦构建出来的世界,故事的世界。
故事就如同冰山一角。
故事的世界是无限的,但是读者读到的故事是有限的。
故事世界就好像整个冰山,而读者读到的部分,就是露出海平面的部分。
有个词叫做浮出水面,至于为什么浮出水面,是因为水面下暗流汹涌,浮出水面的部分被暗流激荡出来了。
举个例子。
今天在街上看到一个男人打老婆,这就是冰山一角。
路人纷纷指责男人不是东西。
但是一问才知道,原来老婆在外面偷汉子,被男人逮了个正着,捉奸在床。
这就是藏在冰山下的部分。
路人沉默了,不好评判,清官难断家务事。
女人反驳说,要不是你在外面烂赌,弄得家不像家,我会在外面偷情?
这是冰山更靠下的部分。
路人摇头叹息,离开了,剪不断理还乱。
冰山一角是浅的,但是最引人注目的那部分。
冰山下的部分,是冰山一角的诱因,是水面底下的暗涌,是较为深刻的、复杂的部分。
故事就如同剥洋葱。
还是上面那个例子。
如果作者上来就抛出一句:男人和女人都一样,没有绝对的善与恶。
读者什么感觉?会不会一脸懵逼?感觉作者在说胡话?
但是如果作者先抛出一个街头男人打老婆的情节,引人兴趣,这就剥开了第一层洋葱。
然后男人指责女人不忠,这就剥开了第二层。
紧接着女人反驳男人烂赌,这就剥开了第三层。
最后剥开那个主旨:男人和女人都一样,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
这样一来是不是读者更容易接受一些?
道理总是要由浅入深的讲,罗马也需要从下往上盖,天体运作的轨迹,也需要先学会乘法口诀,才能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