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道德篇(六十九):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在北洋史上,冯段两人绝对算得上“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袍泽兄弟,自打老头子小站练兵,两人就是北洋新军班底中的左膀右臂,关系也亲密到可以互相教育子女的地步。北洋军阀起家的六镇“北洋新军”,段祺瑞在其中的第三、第四以及第六镇担任过“统制”,所以在北洋群雄中的威望,自然略高于外放东南的冯国璋。不过冯国璋身兼实权江苏督军,又是苏、赣、鄂三省的“长江三督”之首,早在老头子即将撒缰之际,冯国璋就曾撺掇过“五将军密电”,直系军阀集团雏形尽显。作为四位“顾命大臣”之一的段祺瑞,接下北洋集团貌合神离的烂摊子之后,也不得不拉起自己的班底,方能言出有恃。
但是,段祺瑞与冯国璋相比,自己并没有嫡系人马,说白了拼得还是一张脸面,就像陈绍唐经常喜欢称其为“段相国”,老头子在世时,北洋群雄称呼徐世昌亦为“相国”。段祺瑞对这个称呼很受用,但是其心腹幕僚徐树铮则认为安身立命的本钱,只有真正的实力与魄力才靠得住。在吴虬的评价中,这位“小徐”有“警干阴鸷之才”,在北洋军中早有相当声誉,不过一直无直辖人马,故尚不能指挥如意,“得富有朝气之奉军相助,种种越轨之行动,随奉军刀光剑影而出”,所以徐树铮所布局的三件事,也成为直皖军阀交恶的导火索,酿成北洋军阀的分崩离析。
不过,三件事中有两件都是见招拆招,不得已而为之。第一件事是劫留冯国璋为直系军阀购置的军械。此举因冯有制段之意,亟待扩充实力,驻防京畿的北洋军阀元老王怀庆是冯国璋的同乡,遂“资为股肱,以备缓急,购械以助之”,不料“徐侦其隐,乃全部劫留,以半数赠奉张,半数己用”。气的冯国璋星夜南下,意欲举兵讨段,段祺瑞只得急电安徽督军倪嗣冲,在蚌埠车站阻截冯国璋,电文中不惜有“不听劝阻,则兵谏亦所不顾”。仅带了一旅卫队的冯国璋只得忍气而返,田烈文以小站旧人联合王士珍等以“北洋团体为重”苦劝冯国璋,冯段两人遂相约辞职。
第二件事是擅杀陆建章,冯国璋电邀陆建章入京商量对策,没想到却被徐树铮“邀宴而杀之”。此举虽然是为段祺瑞清除阻力,但也让北洋军阀人人自危,皖系军阀陷入众矢之的,自此袍泽之情已在宦海游戏中消耗殆尽。第三件事为谋士布局,渴望操控一切的通病,“徐因制冯之策得手,着手请王揖唐组建“安福系”俱乐部”,妄图操纵北洋宦海全局,将北洋庙堂搞的乌烟瘴气,此举更多是一种自我陶醉的实现抱负,段祺瑞麾下四大金刚之一的靳云鹏也被其排挤,“长江三督对靳表同情,为怨段反徐之暗示,吴佩孚与衡阳通电指摘安福,针对树铮而发”。徐树铮所为这三件事,直系军阀终于彻底与皖系撕破了脸,一场“兄弟阋于墙”的直皖战争风雨欲来。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直皖秘史》、《菜根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