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小园丁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在茉莉面前谈起自家孩子的学业成果时,茉莉的心不会感到冰冷,那人就是安瑞。面对安瑞,茉莉心里没有酸涩,反而那里很温暖,存满了佩服和羡慕。安瑞是唯一见过茉莉女儿小田的病历的外人,她读上面的字时,泪流满面。可那些字是六年前的了,这么多年间,茉莉全家都把这些字忘却了,小田按自己的节奏长大,可是小脑瓜里仍有一片荒地,种不出任何成果。考试卷子上个位数的成绩,算是这片田地里的几棵小杂草了。

茉莉陪着女儿小田,再次来到了儿科医院康复科门诊。和六年前一样,她们又需要一个鉴定证明。

康复科占用了儿科医院隔壁的妇幼保健院的整个三楼,只有两个诊室,其余房间用来做各种测试,以及一个偌大的康复训练室。自小田出生后的十多年里,这里被装修过几次了,可是无论怎么翻新,整个三楼始终显得局促又昏暗,天花板低低地压在头顶上,个子不高的女人们都不自知地佝偻着身躯,惨白的灯光让所有人的面色失去血色,候诊的座位很少,大部分是怀抱婴儿的年轻母亲们坐着。人很多,连靠墙的缝隙都没有了,茉莉和小田只能在身体无所依靠的中间区域站着等待,那些失控的孩子跑来跑去,家长在后面嘶吼着追。茉莉只想快些逃离这里。

小田说:“妈妈,这里我来过。之前还去另一个地方排队做机器人。”“对的,你记性真好!”茉莉马上应和女儿。机器人是核磁共振,那时候八岁的小田害怕做检查,茉莉和家人才说那是个和小孩子做游戏的机器人。那次小田做了很多检查,抽了八管血查基因,做核磁共振,测韦氏,茉莉也做了测试,填写了小田的各项生活能力评估。那时候的小田懵懵懂懂,被一个态度不好的小医生带去远处的一间房间时,回头看茉莉的眼神里充满恐惧,茉莉马上竖起大拇指,笑着说:“祝你的闯关游戏成功!我们在这里等你!”半小时后,小医生一脸鄙视又不耐烦地把小田交还给茉莉,小田在茉莉怀里埋头很久后捧着妈妈的脸说:“不好玩。”等结果的时候,小田指着身边自己打自己耳光的男孩问茉莉:“他怎么了?”又盯着一个脖子没法竖直的孩子:“他会好吗?”茉莉没有回答。康复科的门口,人们总是互相打量,看看自己的孩子,看看别人的孩子。那天下午,康复科医生根据韦氏测试分数在小田的病历卡打印上“智力障碍”,然后鼓励茉莉,“还好生活能力是合格的,学习方面就看大人的付出了。检查报告来看,找不到原因,就这样吧。”

这页病历拿去安瑞那里复印做了医药费报销用后,就没有人再愿意想起来了。可这六年,茉莉和小田都过得很辛苦。学校里“随班就读”的身份让小田得到了老师的包容,可茉莉相信“大人的付出”,她一直记得小学班主任一边接过她送去的“随班就读”申请表,一边说:“你是多么努力的家长,换一个孩子,那孩子一定不得了!”这个虚拟的夸奖,让茉莉依然全力以赴辅导着课本上的内容,可小田忠于自己的节奏,学一点丢一点。如木匠雕刻一般,茉莉的刻刀刺向了小田,也刺向了自己。最后两败俱伤。小田的脑袋种不进任何种子,发不出任何芽,又哪里来的静待花开?茉莉的心头扎满硬刺,变成了仙人掌,会浑身疼痛。直到一年多前,她才决定“放弃”。

康复科门诊总是进展缓慢,半天才喊一个号,门外的人着急想进去,门内的人有问不完的问题,不想离开,拉开门时,女人多是红着眼睛抽泣,男人抱着孩子一言不发。十四岁的小田,在这里属于大孩子了,几乎看不到同龄人。“妈妈,我们为什么又来了?还要做那个机器人吗?”茉莉没想好怎么回答,就和小田说:“我们来给医生看看你现在有多棒,进步特别大。”

小田明年就要中考了。小田该去哪里呢?班主任和茉莉的好友不约而同地告诉她,小田可以去一个职业学校的“特殊教育”特招班,专业是园林管理。这个学校离家30公里,没有寄宿。中考报名前,需要一年内的医学鉴定。茉莉没有想好,是不是让小田去读那个园林班。距离遥远,而那个特殊的集体里,小田将会面对怎样的同学——招生简章里是“符合要求的身体残疾或智力障碍”,那会是一个积极的群体吗?

小田一岁多还站不稳,不会走路。茉莉带着她来到康复科,那小医生冷漠地说:“脑瘫!康复训练吧!”茉莉来到训练室,一屋子的孩子,瘫软的小身躯,被一些护士捏在手里,做着揉搓;月龄大一些的,就被架着胳肢窝,要求用无力的双腿撑地;孩子们哭喊着,家长们举着手机或平板吸引他们的注意,护士们面无表情,和手里的孩子没有眼神交流没有互动……在茉莉的眼泪流下来前,小田爸爸说:“我们小田不是!走!回家!”他们在病历卡上签字“放弃康复训练”,而后抱着小田离开。离开三楼后的小田,松开了紧握的小拳头,终于笑了,大眼睛里的恐惧也消失了。小田是在17个月那天开始独立走路的。茉莉一直认定,敏感的小田在那个大训练室里一定会有负面影响的。

小田的确什么都比较晚,走路晚,说话晚。可是她很早就懂得用肢体表达,用肢体互动回应,她该哭才哭,该笑就笑。逐渐长大后,爱做家务,爱关怀家人,会照顾人;喜欢画画,学会打高尔夫,可不会跳绳,不会钢琴,她记不住舞蹈动作,可是每一个动作单独做,她做得非常标准美妙;她不会写作文,可是很有想象力,话语里许多的拟人比喻和排比句;背课文时她完不成任务,可过几天又会引用课文里的话;她不会数学,20以内加减至今都会错,可她知道来了客人要加几双筷子几个碗。还有,她也许是整个小区唯一一个自己洗内衣裤的初中生…

“妈妈,我不想再做那个测试了。我都不会,瞎选的。”小田忽然开口,她也记起那年那天来了。茉莉看着女儿泛红起来的眼眶,眼睛里也有了些紧张。这时,诊室门来了,出来一对母子,母亲说着“听说这个测试要预约,很久才能排到,做得人好多啊。”“可我不想做。”传来小男孩的回答。茉莉看看手里的挂号单,前面还有20多人,三楼的空气越来越混浊,让人缺氧,头昏脑胀的。

“走!”茉莉拉起小田,“我们回家吧,回家自己偷偷努力,不需要让别人知道!”小田哼起了新学的歌曲,眼睛里的星星又回来了。她和妈妈差不多高了,走在茉莉身边,茉莉像是有了依靠。

回家的路上,茉莉收到安瑞的老乡孟姐的消息,“我儿子今年中考了,我把户口从洛阳转到许昌,托人联系了五年贯通班,学的计算机专业,大专文凭。这个社会,还是要个学历,才能找工作生存的……你怎么样,明年什么打算,要不要你带小田也来许昌,在这里我可以帮你们?或者你愿意去苏州吗?”孟姐的儿子是和小田同类的孩子,分数比小田多几分。安瑞为了茉莉有个可以互相理解的朋友,介绍她们认识了。孟姐为了儿子的学历,全力以赴,费劲脑汁,设计了很久,奔波了很久。

“不用啦,孟姐。我们还是留在上海,一家人在一起很重要的。”茉莉回复。孟姐又发了一些关于学历的观点和劝说,茉莉却没有再打开语音播放。

回到家里,小田在露台花园里看新开的蔷薇,数结了果的小番茄;她发现春天里爸爸扦插的茉莉花枝活了,叶子肥绿健康,一朵朵硬币大小的小白花开在其中,散发着甜甜的香气;她拔起蒲公英吹散种子,她和飞过的小鸟打招呼,她猜测远处起飞的飞机飞往哪里……阳光下的小田,是快乐的小田。同样的阳光下,茉莉逐盆拔去野花野草,看着杂乱的花盆渐渐清爽干净,被遮挡的花朵们都伸直了”脖颈”,更显神气。茉莉的心情也开朗起来。

小田说:“明年就要考高中了。我要读哪个学校呢?我将来会去哪个大学?”茉莉问她:“你有喜欢的事情吗?就是那种每天都做,坚持好多年的喜欢?”小田想了想,摇了摇头,“我不知道。”茉莉又说:“小田以后想做什么工作呀?比如做面包或馒头?或者照顾花草树木?”小田又认真想了想,继续摇头:“我不要,我不知道。”

茉莉问的是“特殊教育”设置的两个专业。可小田没有主意,可不嘛,自己14岁的时候,也什么也没想过,什么也不知道呢。

小田依旧准时上下学,背着沉重的书包,早上爸爸送,傍晚自己穿过马路走回家。然后打开作业,写一些她觉得可以完成的。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她喜欢编故事,听音乐,找一些家务做,有时候坚持要求洗碗拖地,有时候看看哪里需要清理垃圾袋或是补充餐巾纸卷筒纸……心情好的时候,跟着音乐蹦蹦跳跳;担忧自己的考试时,就和茉莉倾吐焦虑,掉几滴眼泪。

放下刻刀的茉莉,仿佛从木匠转行成了园丁。小田的小脑瓜里虽然开不出人人熟知的花,但是小田就是一朵独一无二的花呀。

安瑞从远方发来女儿考了第一和获得最佳辩手的好消息,还说了往后八九年的展望,多是和她女儿的学业和成就有关。茉莉觉得安瑞说的是一个和自己永远平行的世界,她甚至都不必去向往。而她自己的世界只有一亩小田,不求开花,不问结果,茉莉只需要按时浇灌,耐心呵护,没有花,就欣赏绿叶,叶黄了就期待来年春天;也许偶尔会开一朵小野花,无论是什么颜色,她都要赞美,为它拍照记录;也可能会结一个两个小果子,这果子会在风里雨里摇摇欲坠,会接受阳光的考验,茉莉尽力保护小果子的成长,助它长到最极致的那刻;运气够好的话,也许有颗果子会成熟,无论是清甜还是酸涩,茉莉都愿意品尝。如果小田想去远方,那么茉莉就带她去远方。去看大山的千姿百态,看丛林的深藏不露,再看大海的气势滂沱……

而现在,小田想办一个画展。茉莉找不到其他空间,买了一大块好看的幕布,挂在家里一面白墙上,又买了硬卡纸的画框,把小田自己选出来的作品一一装裱好,再用双面胶贴在幕布上。小田高兴极了,她已经从纸上作画变成了在画板上画画了,最新的作品《海边的小镇》也被她搬出来,倚靠在画架上,一起展出。小田的画展只有安瑞母女两个参观者,安瑞说:“小田的画里别有意味,是临摹地再标准的大人,都没有办法表达的意境。”茉莉忽然想到,也许小田本就是一个小园丁,她一直照看着自己内心那片小园林,所以她没有精力去做算数背古诗,因为她向往的不是那些。

秋天了,茉莉的花园里暂时没有什么可以收获的。她把结了果实后枯萎了的番茄藤一一拔去,松土,晒土,再种下了新的土豆块,未来的果实将是埋在土下不被人一眼发现的小土豆们,茉莉一样心怀期待。

初三开始了,没人再提起“康复科”,康复科从来不是康复的地方,它从没有带来过希望。希望在那亩小田,是自己忠于耕耘的地方,便也是心之所向。茉莉曾经多么想走回大部分人走的路上去,而今,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风景也一定不差,说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8年(5月) 五绝 今日得闲身, 唤友共踏春。 满园花近晚, 忽忆葬花人。 文/佳光 《一七令-梅》 梅 冷艳,...
    hug_悟摩阅读 485评论 0 0
  • 第一章 生活不易 早上7点左右光景,王晓红骑着一辆白天鹅牌半新旧电瓶车往单位赶,这辆车还是亲戚送给她的,想让她上下...
    向日葵_7cc6阅读 1,443评论 8 9
  • 下午六点,秋日的阳光从窗棂探进来,温和地延伸到丁莉装满工作服,书,私人物品的纸箱上。 时间真是个奇怪的东西,当你浸...
    燕尾无声阅读 503评论 0 0
  • 我喜欢运动。清晨,夜晚,或者是中午,我都曾排过时间做运动。一天当中,如果没有运动,我会感觉缺了什么。但是,也有声音...
    当下Aurora阅读 546评论 6 6
  • 从2010年我们红十字医院建立康复科康复中心开始,我的专业从一名内科医生像一名康复专科医生转变。这对于我来说不是一...
    Doctor陈阅读 58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