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8 王子
阅读的本质是让读者代入,移情,而搭建移情的基本手法是创作一个被读者认同的角色。
再以这个角色的视点、身处的情境,来安排读者的阅读顺向。相对的还要创造“反认同”的角色,来制造戏剧性和冲突型。
通俗的说就是,一个故事里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正面人物想要做什么事,反面人物都会跳出来各种障碍。
在绘本当中,主角是小孩,就以小孩的视点切入,那它的对立面就是成人,或者代表成人的规矩。
“反认同”并非一路到底:坏人未必一直是坏人,好人未必一直是好人。
有的作品里会有多天的“认同”支线,受众能体会不同的立场转换,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比如,《甄嬛传》里,安陵容后期才黑化,出场时的人设并不是坏人;华妃虽然跋扈,但并不让人讨厌;甄嬛黑化后各种玩手段,可观众的感受就是大快人心。
绘本故事通常比较简单,但同样会有视点运用,产生复杂的“认同”,《好绘本如何好》一书,用了绘本《巨人和春天》进行举例分析。
《巨人和春天》第一个画面,视点是一棵风雪中的枯树,它“看到”山顶上有一个小房子,配文是:
“寒冷的黑夜,冰雪冻结了一切,狂风吹过大地,卷起漫天白雪……”
巨人半躺着,看书看到打瞌睡,听到敲窗的声音后醒来,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睁开了。
到下一页,一个孩子挂在树枝上——读者借巨人的视点看到了孩子。
仔细揣摩会发现,其实全书是以孩子的视点切入的:孩子从远方飞过来,看到风雪中的树,山顶上的小屋,然后靠近巨人的窗户,敲。
巨人救下孩子,原来孩子是“春天”。
“春天”在屋子里受到巨人的各种照顾,当巨人读故事给“春天”听时,两人的视点是一致的,也是故事的首个温暖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