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佑成长016投资的三大基石

“为什么你买股票总亏?要么追涨杀跌被‘市场情绪’带偏,要么买贵了套牢 —— 其实价值投资早给出了答案:不盯价格盯价值,不跟情绪跟逻辑。今天用 3 个核心基石,把价值投资讲透,新手也能懂。”

我们在投资市场,天天都能听到价值投资,你知道它的核心是什么吗?

价值投资是指利用市场先生的波动,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股票,并长期持有获得稳定收益。

这个定义看似简单,实则藏着3 个关键逻辑

1、关注公司的内在价值,而非价格

2、利用市场先生的情绪,在低估时买入,在高估时卖出。

3、在显著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留足安全边际来抵御市场的不确定。

价值投资的本质是,买股票就是买资产,买的是公司股权的一部分。强调我们要关注公司的价值而非价格。

而支撑这套逻辑的,正是三个缺一不可的核心基石:内在价值、安全边际、市场先生。

一、内在价值—— 公司 “真实值多少钱”

内在价值,是指这个公司值多少钱。想像假如你是一个老板,想收购这家公司,愿意出多少费用。这就是简易版的内在价值。

虽然内在价值很容易明白,但内在价值绝非“一眼能看透”—— 公司的业务、盈利、行业前景等因素都会影响其价值,哪怕是创始人也未必能精准判断。

大家都听说过腾讯的故事,在创业早期的时候,马化腾差点以50万的价格把QQ卖了。如今再看,当时的估值与腾讯的真实价值相去甚远。

那我们如何去衡量公司的内在价值呢,有两种方法去量化评估内在价值:绝对值衡量法和相对值衡量法。

1、绝对值衡量法,算清 “未来的钱值现在多少钱”

绝对值衡量法是直接算出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和现在的价格相比较,决定是否买入。内在价值就是公司未来能赚的所有钱,折算到现在值多少钱—— 比如你开一家奶茶店,未来 5 年能赚 50 万,考虑到钱会贬值(比如每年通胀 2%),折算到现在可能只值 45 万,这 45 万就是奶茶店的‘内在价值’,和目前奶茶店的整体价格作比较,看看有多大的空间,从而决定是否买入。

2、相对估值法,用 “行业 / 历史对比” 找定位

是指利用估值指标PE、PB进行衡量。这里分横向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指和同行的公司进行比较,位置是否存在高低,纵向是指和自己的历史相比较,目前处于整个过程中什么样的位置。

PE(市盈率)= 股价 / 每股收益,比如股价10 元、每股收益 1 元,PE=10—— 意思是‘按现在的赚钱速度,10 年能回本’;

PB(市净率)= 股价 / 每股净资产,比如股价10 元、每股净资产 5 元,PB=2—— 意思是‘你花 2 元,买了公司 1 元的净资产’。”


二、安全边际—— 投资的安全垫

安全边际,是指买入价格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额,例如,你估算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是100元,你只在股价为70元或更低时买入,那么这30%的差价就是你的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就像‘投资的安全带’:就算市场跌了,或者你算错了公司价值,低价买入的差价也能帮你少亏;而且买得越便宜,未来赚的空间越大。


三、市场先生——赚市场波动的钱

市场先生,是来源格雷厄姆,他把市场比成一个情绪不稳定的邻居,每天都会来敲你的门,根据自己的情绪来给你报价。这里比喻是指市场是不稳定的,深受贪婪、恐惧、狂热、绝望等情绪的影响。每天的买入价和卖出价是情绪化的,非理性的。

我们要利用市场先生的疯癫,在高估时卖出,在低估时买入,而非被它的情绪所左右。

具体该怎么做?3 个实操步骤,新手也能落地:

1、建立估值清单。根据公司财报、盈利预测、行业竞争格局等来建立,形成一份独立于市场行情的价值清单。普通人的‘极简估值清单’(3 个核心指标,新手也能查):

① 营收增长率 / 净利润率:看公司赚不赚钱、增速快不快(查‘东方财富网 - 公司财报 - 利润表’);

② PE 分位数:看现在估值比历史上多少时候便宜(查‘理杏仁 - PE-TTM 分位数’,低于 30% 算低估);

③ 行业 PE 对比:看公司比同行便宜还是贵(查‘同花顺 - 行业板块 - PE 排名’)。


2、设立买卖信号。根据估值清单,在低于内在价值的20%地方启动买入,到了50%的地方重仓。在高出内在价值的100%分批卖出。

举个例子:假设你算某消费公司内在价值100元(用 PE 分位数 + 行业对比算的):

股价跌到80元(低于 20%):先买 3 成仓;

跌到50元(低于 50%):再加仓到 7 成(重仓);

股价涨到200元(高出 100%):先卖 5 成,涨到 250 元再卖剩下的 5 成(分批卖,避免踏空)。


3、避免频繁查看行情。关闭行情软件,避免行情的波动对自己情绪的干扰。

给大家介绍2 个不被行情干扰的小技巧:

① 卸载手机行情 APP,只在电脑上每周六看 1 次估值数据(减少每天盯盘的诱惑);

② 把‘行情提醒’换成‘财报提醒’(比如设置‘公司季报发布时提醒’,聚焦公司价值,而非价格波动)。”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之前买股票,有没有算过‘安全边际’?比如某只股票你觉得值 100 元,实际多少钱买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