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陈某与丁某通过某中介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一份,陈某将其市区内住房一套出售给丁某,双方同时约定了价款、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当日,丁某即通过中介向陈某支付定金10万元。至约定的支付首付款期限届满,丁某迟迟未付款。期间,陈某通过中介及邮寄挂号信等方式向丁某催要首付款,但均未得到回应。
2018年10月,丁某以案外人李某逝于房屋内会造成其使用障碍为由,起诉至海门法院,请求撤销其与陈某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并要求陈某返还定金10万元。审理中,陈某提出反诉,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要求丁某支付迟延付款违约金43.5万元。
海门法院经审理查明,该交易房屋系陈某的母亲李某所有,李某于2018年1月在该房屋中去世,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载明死亡原因系“衰老”。经继承,2018年12月,该房屋产权移转登记至陈某名下。丁某主张出卖人在案涉合同订立过程中刻意隐瞒李某逝于房屋内的事实构成欺诈,合同应予撤销。陈某认为,其在订立合同时已披露该事实,丁某对交易房屋系明知。
法院认为,丁某虽主张李某逝于房屋内会造成其使用障碍,但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载明李某死亡原因系“衰老”,该事实远未达到普通民众所认知的因“横死”等其他情形而造成房屋成“凶宅”的严重程度。对“凶宅”的概念,应当遵从普通民众的通常认知,即曾发生自杀或凶杀等人为因素致人非正常死亡的房屋,具体包括发生他杀、自杀以及意外事件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