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以为但凡印刷成铅字块散发油墨味的,无不金科玉言,唯命是从地照啃照搬,奉为圣言。能印刷成为且不管厚或薄的,只要是书册模样,那一定是无可厚非的好书。
都可以印成书了,有的差吗?
后来才知道,还有一种模式叫自费印刷,思想有多远,书本有多厚,只要有够的资金。这才明白赠送书籍时的毫不吝啬源于对各自思想深深认可的极度渴求,出钱也值得;而市面上热销的书籍却是出版社的精挑细选,需要包装、推广、营销的。
印书,很简单;卖书,却是另外一回事。
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推广渠道我就自动自觉购买了不少本,部分文章其实公众号作者已经推出,但并不妨碍我急切购买的欲望,我需要看到整本书籍的构造与故事。有许多人疑惑,书里的文章有些都暴露在读者面前,还有花钱购买的必要吗?这就是推广者的厉害之处,挑选出部分精华片断,让人看后欲罢不能,越看越觉出有价值有思想有深度,再看价格完全可以承受,最贵的书也不会超过30元,基本在26—28元之间的适中位置,一顿洋快餐的价格都不止,再加上网络购买的便捷,一键即下单,不出家门坐等好书到来。
闪亮的思想火花绝不会埋没在黑夜,有水平的公众号经营者写文章日更的勤奋程度超出常人,每日三四千字甚至近万字的输出,无不体现作者的用心与博大,胸无点墨何以日日有高水平呈现,实力就是实力,滥竽充数会露馅,底子不厚会削足,三心二意会泄气,浮躁飘摇会漏空。网络缩短我们与牛人之间的距离,隔空也能知道世上还有这类人存在,他们的勤奋与刻苦,用心与拼搏,踏实与干劲,每日每时都在传递。
也许正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聚焦关注,才会发现很多以前从未思考过的点,比如书店里出售的各类书籍。
即使堂而皇之躺在优雅书店里的某些看似很有水准的书籍,有时居然也经不起翻看,稍稍几页,粗糙啰嗦重复,当我拿起这类书籍时,惊讶于如此粗制烂造也可以成为一本书,漏洞百出、逻辑混乱、思维陈旧,再看看确有发刊号,否则怀疑正版与否。一旦拥有批判意识,谨慎随之而来,面对每本思想食粮的书籍,也需要拾掇、拣择。
如若几年前,我一定不会有这样的质疑,而是一概认同一并信奉。
脑袋向外探伸的结果是,将小小封闭的满足感悄悄收藏,再度行走出发、再度定立目标。不仅仅有写文章的,每日一画、每日一读、每日一歌、每日一书、每日一跑,群团组织拥抱着丰富多彩的各色人群,原来世间如此精彩广博深幽。
有人说,不要和别人比较,需要活出新鲜独特的自我;而我却发现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感,当我们发现更优秀的人时,才会发现距离带来的力量是——永远不会骄傲自满,永远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然后,重新清零,背起行囊老实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