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国人长期以来,习惯性使用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具有简洁,精辟,生动的特点。这些成语有一些从字面上就能理解,有一些则有出处。如某些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著名的文章,歌赋或诗词。只有知道其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深刻内涵。成语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前人长期研究积累的经典,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内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在更新,所以,有些成语的解释,也应有新的含义。基于这种想法,我隨意选了几条,尝试着谈谈自己的理解,不一定对,请大家批评指正。
班门弄斧
众所周知,鲁班是木工的辈祖。他发明了刨子,锯子,改良了墨斗,曲尺,极大地提高了木工的工作效率。他建造的桥梁,改进的石磨,发明的关笼,造福于老百姓。他发明的云梯,为攻克城池,赢得战争提供了利器。为给母亲祝寿,他雕了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栩栩如生,开创了木雕艺术的先河。他被尊为木工的祖师爷,是当之无愧的。受到世代人民的景仰和崇拜,也是理所当然的。
班门弄斧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过去都是以此嘲笑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唐柳宗元在《王氏伯仲唱和诗序》中说,"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元关汉卿的《金线池》楔子,“兄弟对着哥哥跟前,怎敢提笔?正是弄斧班门,徒遗笑耳。”明末梅之焕,是我的麻城老乡,曾官至甘肃巡抚,他在《题李白墓》中说,“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凡此等等,影响深远。后来还衍生出与此同样含义的“关公面前耍大刀。”
不过,我觉得看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概而论。
第一,有时班门需要人弄斧。假如让鲁班蓋一座宏伟的宫殿,靠他单打独斗恐怕不行。假如让关羽去抵抗数万来犯之敌,还让他千里走单骑,也会寡不敌众。碰到这种情况,就要允许一干木匠班门弄斧,允许千军万马在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能因为这些人手艺差一些,武艺不夠高强,就不带他们参加。因为这是任务的需要,职责的需要。鲁班只有率领众匠人一起干,才能完成任务。关羽只有率领众兵马一起战斗,才能取得胜利。
第二,判断班门弄斧对不对,关键不在弄斧,而'在于是以什么态度‘弄"。如果你是为了卖弄自已的本事,炫耀自己的技术,自然是自不量力,有些可笑。社会上这类人很常见,取得一点成绩,就目中无人,口出狂言,“我的诗超过了李白,杜甫,苏东坡!"”我的文章比唐宋八大家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如果你是抱着虚心求学的态度“弄斧",想请高人指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艺,那就应该鼓励提倡。鲁班也应倾其所有,将全部本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继承,发扬。时代在发展,长江后波推前浪,后继者应该超过鲁班。所以,核心问题不在弄斧,而在弄斧的出发点和态度,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今天,我们既要批评那些只知吹牛逼,“嘴尖皮厚腹中空”的狂徒,又要鼓励那些锐意进取,敢于超越的有志之士”班门弄斧。”
眼高手低
这则成语出自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讲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耳”。从字面理解,就是眼光很高,言必高大上,理论上一套又一套,但干起实事来。完全不是那回事,实操水平很低,或根本不会干。这种人各行各业都有,但在“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文艺界,似乎更加普遍。以书画为例,有的是某大师的弟子,有的是名校的高才生,有的是书画研究院的研究员,个个身份光亮。他们理论水平高,看的多,见识广,古今中外,多少名家,多少流派,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说起来五迷三道,确有大师范儿。可是,细看他们写的字,画的画,就不是那么回事。有的平淡无奇,看不出他们讲的那些玄机和奥妙。有的稀奇古怪,胡乱塗鸦,除了丑,让人看不到美。艺术要创新,要发展,要百花齐放,这是对的。但,无论是追求传统的,追求現代的,追求中西结合的,追求个性张扬的,创新发展不能脱离真善美这个总的原则要求,要让人理解,看着舒服。如果观众不接受,不买账,你的创新,你的水平,就得打问号。
有人说,这就是眼高手低,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恰当。眼高手低是艺术创作的规律,因为眼光是引领手,指挥手的,必须比手高,只有眼光高了,手才能获得高的指令,才能高得上去。所以,要想创作好的作品,作者一定要有好的眼光。出現上述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眼光不夠高。
什么是眼光,如何提高眼光?眼光是个通俗形象的说法,包括的范围很多很广,说到底是创作者的素养。如政治素养,思想认识水平,观察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深度。文化素养,对古今中外各种文化成果的学习研究和把握,兼容并蓄,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增加生活积累,文艺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流露,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离开生活,脱离群众,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挖掘艺术潜力,发挥个人专长。美术与书法种类很多,流派很多,你都可以尝试,都可以选择,但还是要根据个人爱好,突出重点,才能事半功倍。老话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所谓眼高,是指政治,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都高,是综合的概念。总之,要创作出好作品,提高眼力,就要在提高个人素养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你对社会生活的思想认识水平,你对人性的感悟,你的审美发现能力,你的思想境界,你的创造力,想象力,对美的表达力。眼高了,手才能高,创作水平才能高。
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人类一定能改造大自然,战胜大自然。这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也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
早在战国时,《逸周书,文传》就提出,"人强胜天。"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说,"人众者胜天。”宋,刘过《龙川集,襄阳歌》说,“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此是人定胜天,非相法之不灵也。"凡此等等,举不胜举。正是这种认识,给了中华民族的勇气和力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传说故事,正是老祖宗的自信和勇气。大禹治水,都江堰,大运河,证明了老祖宗的力量和成就。
解放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人定胜天更是作为全民动员的政治口号,在领导报告,文件指示,报刋宣传,甚至大街小巷和农民的屋墙上,频频出現,鼓舞了人民信心,提振了群众士气。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战天斗地,移山填海,有过不少气壮山河的壮举。围海造田,围湖造田,削平山头种莊稼,伐林为耕,退草为耕,化肥农药无节制使用。战天斗地的结果,我们获得了不少,但失去的更大更多。山不青了,水不绿了,气候变了,沙漠化严重了。土地污染了,空气污染了,水污染了,许多生物断子绝孙了。惨痛的历史教训,让我们认识到,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严酷的 現实让我们对人定胜天 这个认识有了新的思考。几千年来,它给了我们自信和力量,但在人天关系的定位上,也把我们引进了误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不单指天空,而是指整个大自然,包括地球和整个宇宙。人类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依赖大自然的养育。大自然也需要人类的维护和提'升,才能走向文明兴旺。人类与大自然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邦助的亲密朋友。大自然是人类的家,人类的衣食父母,不是人类的对手,更不是敌人,不存在谁战胜谁,谁征服谁的问题。人类可以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所需,但,必须尊重大自然,顺从大自然,按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办事。不可横行霸道,不可贪得无厌。否则,大自然也会发脾气,报复人类。明确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定位,我们才不会象对待敌人一样战天斗地,无情掠夺。才能牢固树立环境保护观念,按科学规律办事,建设美好家园。
还有一条,人定胜天的口气太大,把人们引入与天斗肯定能取胜的认识误区。其实,在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宇宙各星球的分布,太阳月亮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和角度,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台风地震,云聚云飞,电闪雷鸣等等,都有不可改变的规律,人类如果硬性挑战,注定失败。马斯克是勇于创新的科学家,企业家,我很佩服。但,他想把人类送上火星定居的努力,我认为不切实际,说白了,是找死。因为,人类要在火星定居,就必须把火星大环境改造得和地球差不多。阳光,空气,土埌,气压气温都得与地球接近,否则,上去的人无法生存。而要做到这一点,现在不行,将来也不行,因为天理难违。马斯克敢于大胆没想的勇气是好的,硬要逆天而上,是不科学的,愚蠢的。
我提出减语新解,啰啰嗦嗦举了几个例子,并不是想改变这些成语的原意。这些成语的原意是约定俗成的,早已使用多年,谁也改变不了。我只是想提醒人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要结合新的时代,多分析多思考,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