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城运动"是中国近30年的节奏。而"造镇运动"则是中国近10来年的守候。造城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农村人进城居住,而造镇的目的则是让更多的城里人下乡旅游。
记得天津有一个姓冯的作家,曾经在一个政协会上提案,呼吁抢救古镇和古村落。不久,也有一位当代政治家,曾经告诫国人要记住乡愁!
一时间,无论是老镇的修复,还是新镇的创建,可谓方兴未艾。少则投资10多亿,多则投资上百亿。而进驻这里的大多数,已不再是当年的村民,更多会是服务游客的生意人。
城市记录的是国家的进程,古镇记录的则是春秋的回音。造出的城市都是新的气象。修复的古镇却是旧有模样。
真正的乡愁是一坛老酒。那是儿时的野趣、磨驴和放牧的老牛。那是妈妈站在村口,对即将远行儿子的道别和挥手!只有这些才是沉入心底的美好,值得一辈子回忆。而古镇的样子最多只是记忆的窗口。
《边城》中的沈从文,自从有了作品,就不再是乡绅。他们一批又一批的或去求学,或去革命,或去进城谋生。走出去的都是精英,留下来的除了孩子就是老人。
古镇没有了乡绅,就没有了文化传承。没有了文化传承,就没有了灵魂。还有那些乡规民约的道德准绳,那些乡里乡亲的情感连襟。只有这些共同组合的况味,才是乡愁的完整。没有这些,再好的复旧,也依然只是一座座空镇!
多么希望我不是一个游人。多么祈盼能成为这里一名真正可留下来的村民。那样我就可以学做乡绅,把一些知识和阅历教给这里的孩子们。让他们长大以后,可以好好看守自己的家园和打理这些装满历史的古镇!
旅游价值的唤醒,正在改变古镇的初衷。就像一个待嫁的新娘,心境总是繁复多样:既想让你把我娶走?又不舍生我养我的亲娘?纠结的不是生意是否兴旺,而是古镇到底靠什么支撑未来的走向......
心中突然响起了那首多情的旋律: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就像那个"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网红,终于留在了成都衔子古镇。
把行走变成驻足,把浪漫变成守望。这恐怕才是古镇未来的真正希望!
古镇是幸福的。拥抱游人没有什么不好。若是你到古镇来,一定是旅游。这是我们今天在古镇看到的真实景象。
"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除了需要古镇的样子,我们更需要古镇的意境。所有的浮光掠影,都不会让你完全尽兴。只有诗意地旅行,才是如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