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新论:不要用教育表面公平去遮盖本质不公平!
观点之一:摇号、电脑排位入名校的导向有问题!
从追求硬件教育均衡到优质教育均衡政府在行动!
重点校与普通校、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差距是历史遗留问题,对待这种差距,主要有下列路经:
1. 压抑强者,然后助推弱者去弥合差异。
2. 解放强者,但同时助推弱者去缩小差异。
3、封顶不保底(设上限,不设下限)。
4、保底不封顶 (不设上限,设下限)。
5、不保底不封顶(不控制差异)。
6、 既保底又封顶(允许差异,但控制差异)。
多数地方教育均衡采取削峰填谷办法,如师资统一调配、校长轮岗,严重挫伤了优秀学校办学积极性,导致名校品牌被稀释,质量下滑。我认为这种是:只注意到扶助弱者的人道,而忽略了压制强者的不人道。
优质学校电脑排位入学更可笑,完全凭的是运气,无视学生个人努力奋斗作用,这种所谓平等、公平本身就不公平,并且导向也出了问题一入学靠命运。
因此,孩子入学要在平等、公平的基础上追求公正;教育均衡采取上述“解放强者,但同时助推弱者去缩小差异;保底不封顶 (不设上限,设下限)”方为上策。
政府从无视教育均衡存在到有效实现教育均衡是极大进步,而公正解决优质教育均衡,更需要探索实践。
观点之:中招分配生政策带来的三大新问题
为了促进教育均衡,缩小初中校际生源、质量水平之间差距,各地市均出台了重点高中一半指标分配到校的分配生政策,从近几年实践运作层面看,分配生政策的负作用也应引起重视:
一是生源较好初中校(多数为民办初中)内部尖子生之间的比拼比过去更加激烈,学生负担更重,因为留给他们的升学指标比过去显著减少;
二是薄弱初中(多为乡村公办初中),因为分配生制度获得了一定比例的上线名额,教师无压力,不利于质量提升。同时这些以较低分数被录取的学生由于自身学习水平有限,进入高中后学习会倍感吃力。
三是导致重点高中录取新生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为高中后续学习带来相当大困难,各高中不得不分重点班与普通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