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落笔的刹那,感觉它就像是我生命里的一件艺术品,仿佛成了活物,有自己的思想和生命,纵然没有任何人欣赏,也愿意一点一点地去打磨,去雕刻,直到所能够达到的极致。
前段时间跟一位苦写作久已的友人聊天,他总是感叹:大不如前,感叹青年时期的思如泉涌与如今的江郎才尽。这让我想起为什么年纪越大越不幸福?三岁孩子幸福是他的幸福很小,成人的不幸福是幸福很大,所处的位置要求和格局眼界也是不一样的。人人都想有所建树,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有一个作家的梦,鉴于国人的谦逊大多数人大抵也是不愿意承认的,那么我就当做是认了。
作家不是凭空而来,妙手偶然成为大师的连童话世界都不敢这么写。作家是学习出来的作家,巨匠是站在巨人肩上的巨人。爱因斯坦曾言"不要为你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感到担忧,我可以向你保证,我遇到的困难更大"。巨人尚且这么困难更遑论芸芸众生。我问自己,要成为巨人首先要作为一个在巨人肩上的人,那么他们是怎么登上巨人肩的呢?君不见丘吉尔(诺贝尔文学奖)背诵考利的1200行史诗,君不见阿西莫夫(最高产的科学科幻作家)背诵《伊利亚特》,还有我们熟知的苏轼背诵80万字的《汉书》。用巨人的果实滋养自身,透过巨人的眼看这个世界,通过看见的这个世界反哺自身,完成这样一个循环。要一出手就是大师思维,文字是一个个沉默的存在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遇到了你才被赋予了意义。为了完成日更的写,想着写了总有收获的写是没有意义的,流水账不是文学它仅仅是记录。这也才有文章开头的那段话。
有感写于简书,因为我是个普通人所以仅仅写示例不做建议。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呢?模仿!推导戈登,成为戈登。这是一个14岁少年的话。尤记得西游记中燃灯古佛说“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真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