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三对辩证关系,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更好更快发展。
一是把握好“守”与“创”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传统产业的稳定发展为新兴产业崛起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支撑,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必将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包袱”,而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新质生产力不会无中生有。因此,要把握好“守”与“创”的辩证眼光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到“先立后破”,避免“未立先破”或“只破不立”。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既要一手抓传统产业,守好基本盘,打牢实体经济基础,绝不丢掉各种制造业等传统生产力;也要在此基础上,一手抓新兴产业,通过发挥创新主导作用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把握好“同”与“异”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尽管都具备着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但各地各部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矛盾,需要运用不同措施解决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切实把握好“同”与“异”的关系,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及实际情况,各有侧重地发展培育,避免“放之四海而皆准”和“一刀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做到量体裁衣、精准施策,如有的地方拥有集中连片优质耕地,适合发展现代化农业,则要充分挖掘农业生产潜能,推进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和商品化,充分提高效率;有的地方传统制造业发达,则要立足基础优势,推进产业链现代化,通过创新驱动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产业集群,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的地方互联网等行业企业集聚,则要花大功夫推动数字赋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把数字经济等培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还有的地方生态环境条件好,则要把握住自然优势,加强保护,发展绿色产业,持续释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产能。总之,要在遵循新质生产力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所在地区的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情况,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子来推动发展。
三是把握好“内”与“外”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因此要准确把握好“内”与“外”的关系,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创造机遇和条件,通过内外联动,既要让国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和机遇,又要让国际市场从国内市场的发展中获益。一方面,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所取得的新技术、新产品,为国外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发展动能,能够有力助推人类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国外的市场需求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新赛道提供了更多思路,国外的资本、人才进入中国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优条件。因此,切实把握好“内”与“外”的关系,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