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胃不舒服,多喝小米粥,吃猴头菇,吃红枣,养胃!那这些食物到底养不养胃呢,接下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这样讲“小米”的,新小米性淡、微寒,陈小米则是苦寒,新小米益气清胃热,养肾气,陈小米则治疗胃热消渴、利小便。并引述说食用陈小米会产生“滞气、隔食”作用,且告诫脾胃寒凉者不宜使用小米,尤其是陈小米。因此,胃寒病人、胃部胀满明显病人以及萎缩性胃炎患者不适合吃小米粥。
猴头菇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的效果,胃病患者吃了还能增强胃粘膜屏障。消化不良、胃胀、胃溃疡等情况,吃些猴头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此外,猴头菇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都能帮助胃病患者补充营养,在平时吃些也能预防胃病。上述所说的我们知道了猴头菇是不能治疗胃病的,只能辅助胃病患者帮助治疗。
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能够补养脾胃,对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的患者来说尤为适宜。红枣在中药中有保护胃气的作用,当吃了一些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后,红枣能够食物缓解对胃的刺激,降低药物的峻猛毒烈。这是因为红枣能够减少胃粘膜接触有毒物质和有害物质的接触时间,有促进胃肠蠕动的功能。
介绍了以上3种常见的养胃食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确实是有养胃的功效,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针对某些胃部不适症状,其实对于胃不舒服的患者来说,还是要去医院检查确认引起胃部不适的原因,才好对症下药,对症养胃。
胃健康与胃粘膜的健康有着无可分割的关系,胃粘膜是胃内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胃部的“城墙”、保护层,帮助抵御很多外来物质的入侵。一旦胃粘膜出现损伤,导致胃粘膜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就很难再恢复如初,会引起一系列胃部不适症状出现,常见的有胃部疼痛、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等。
伤害胃粘膜的原因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种:
1、感染幽门螺杆菌:人们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它会附着在胃粘膜上,破坏胃粘膜的防御机制,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健康正常的为组织,引起胃部损伤;
2、负面情绪: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下,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胃部的正常分泌、运动以及消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下的人群,非常容易患上胃溃疡;
3、抗血小板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阿司匹林、布洛芬及保泰松等)通过抑制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合成,到达止痛的作用,会给胃粘膜带来很强的攻击性,是造成胃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了解了胃粘膜健康与胃健康之间的关系之后,胃不舒服的患者就更要注意保护胃黏膜了,大家不妨试试岩藻多糖!
岩藻多糖为裙带、海带等褐藻类植物的表面分泌着很多润滑的粘稠物质。印度Kaka Renaldi教授团队研究了岩藻多糖对胃黏膜的修复作用临床效果,34位慢性胃炎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16人,每天服用岩藻多糖(28天),对照组18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服用岩藻多糖后慢性胃炎患者胃窦和胃体的黏膜厚度都得到显著提升,分别增加12.42μm和11.21μm。
青岛明月海藻生集团委托谱尼测试公司开展了岩藻多糖对胃粘膜保护功能评价,经过两个多月的功效评价测试,最终结果显示:明月岩藻多糖对胃粘膜损伤具有保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