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20220704高绩效人才训练营听课笔记之
干得好--出成果
一、黎明前的黑暗
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黑的。
大约十分钟。
这既是天文的过程,也是人的经验体感,在很多文学体裁中都进行了主观的写意。
之于工作,因为要求,标准,时间到了,常常是“天亮了,心凉了”。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虽然你有了很好的目标确认,有了非常好的计划的精细化,但是快要出成果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 到做计划时低估了困难,高估了自身能力
√ 团队成员撂挑子,不配合
√ 突发事件打乱了全盘计划,卡住了推进不下去
......
100%能够顺利达成的概率几乎是零。
相对复杂一点的任务,不仅需要自己努力去达成,还需要配合和协同,80%的事情都不会像预期那么顺利。
出不了成果,之前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努力都白费了。
最后能不能拿到那个成果,很重要。
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放屁。
一直没有结果的过程,不仅是放屁,价值观也是有问题的。
有成果的过程才有价值,没有成果的过程屁都不是。
或许是临门一脚,或许是最后期限的十分钟,一小时,半天,一周,知道了成果出不来,成了自己“黎明前的黑暗”的至暗时刻,“天亮了,心凉了”。
How do?
又是一万个怎么办飘过心间。
二、干得好-出成果之使命必达
1、使命
使命之于组织,是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使命之于个人,在通往人生终极使命中的接力。
个人使命是内生,即便有外化的过程,能够生根的根本还是在个人的器。
使命是选择,方向,责任,不死不休。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马老师的使命,也是阿里的使命。
马老师退休了,没有完成使命。
马老师希望阿里的生命周期是102年,届时如果马老师还在,也是160岁的老子了,还能见证使命有没有完成,如果不在了,只能在天上遥证了。
2、使命必达
在19世纪美西(美国与西班牙)战争中,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传奇故事:
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挺身而出的一名年轻中尉—安德鲁·罗文,没有任何推诿,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徒步三周后,走过危机四伏的丛林,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把信交给了加西亚。
使命必达,是一种信念,然后呢督促着你的行为,外显成为你的成果,所以它也是成乎中,呈于外,内圣然后外王。
每个人,真的想成事的话,使命必达的决心肯定是要有的,要不然,逆境太多了,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总是会有一些困难和挑战,那如果你不去克服它,你就会被它打败,然后你就会被反弹回来,然后最后呢,没有达成自己认为理想的那个状态。
使命必达,就是一种心态,一种信念,有了这样的信念和决心,就比别人有了更多的力量。
使命必达是我们在职场中能够企及的那个最高的状态。
职场,就是这样,一次一次去使命必达,挑战自己,协同别人,成就大家,贡献组织。
3、具有使命必达特征的人的常见习惯
不说“不可能”三个字;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凡是预先作计划,尽量将目标视觉化;
每天出门照镜子,给自己一个自信的笑容;
每天多做一件“份外事”,多养一只猴子;
......
4、使命必达与责任心
1)使命必达的驱动是责任心
使命必达的属性与责任心成正相关。
一个人责任心越强,具备使命必达的属性概率越高。
工作责任心被看成是个体对待工作的一种整体态度。
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责任心高的人具备以下特征:
为成功完成工作而保持高度热情和付出额外努力;
自愿做一些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助人与合作;
遵守组织的规定和程序;
支持和维护组织的目标。
2)责任心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两个维度,六个指标。
做人,敬业精神,积极主动,为人正直。
做事,表率作用,过程监控,关注细节。
优秀管理者教给个人的也是这两个维度,做人的标准,做事的标准。
高绩效人才的高绩效,也是结果、过程、价值观,结果与过程是能力的外显,价值观是品性的外显。
这样的结果可以放大、过程可以复制、品性可以外化。
组织的剩下、胜出最终是管理者、高绩效员工的文化传承与光大。
5、使命必达与逆商
1)逆商
逆商就是逆境商数,抗挫商数。
高逆商的典型代表就是拍不死的灰太狼,打不死的光头强。
高逆商者,愈挫愈勇,不死不休。
逆商与韧性是同向语,逆商越大,韧性越强;韧性越强,逆商越大。
但又不同。逆商一般是挫折之后的反弹力,韧性一般是指信念支撑下的长期坚守,不一定失败,但需要毅力,比如终身学习。
2)逆商的四要素
Control-掌控感。你遇到逆境的时候,到底有多大的掌控感?能够掌控它,还是被它打到?
Ownership-担当力。你能够承担多大的责任?这件事情,我不想承担责任,就想逃避,还是它来了我就接了?
Reach-影响度。如果是工作的问题就是工作的问题,感情的问题就是感情的问题,你不会让它扩大影响。
Endurance-持久性。一旦你有困难或者挑战,你肯定会有负面情绪,但这个东西会一直持续吗?
这就是逆商的四个要素,C-O-R-E-core-核心,要点,正好是四个单词的首字母。
每个人遇到逆境的时候,都可以从这四个维度去考量自己,看看自己的逆商到底是怎样的。
3)如何应对
行不行舟,人生都是逆境多,顺境少,基本符合八二规则。
今人如此,前人如此,后人大概率也是如此。
人来到这个世界,就睁眼看到了自己的世界,就开启了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模式。
世界是具体的,具体到一粥一饭,一呼一吸。
世界是抽象的,抽象到外到无穷,内到无穷。
你关注的和关注你的就是你的全世界。
所谓的顺境与逆境基本都是你的全世界里的人和事。
每个人在自己的全世界行走中都下意识评估了自己的逆商,总结了自己应对逆境的经验方法。
在韦秀英、苏格合著的《逆商》一本书中,给出了走出逆境的LEAD四步法。
L,Listen,就是这件事情来了,你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声音,而不是一来你就马上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你愿意静下来去倾听自己。
E,explore,你要探究一下责任,在过程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我要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接下来我可能可以要做什么。
A,analyze,你要分析一下证据,现状到底是怎样的,要学会做理性的分析,能克服吗?能掌控吗?短期的还是长期的?
D,do,要做点什么,做一个to do list,我为了改善这个逆境;做一个重要事情,做了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个局面;确定在哪一天来做这件事。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做事情本身才是帮助我们克服问题的方式。
但是,当这件事情来的时候,你总是在大脑里面不断地去想,后悔,纠结,悲伤,痛苦,还有各种各样的焦虑,复杂的情绪,你就会被自己的情绪打败。
那怎么办?就是用这个Lead四步法,倾听自己,探究原因,分析决定,采取行动。
遇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自然的反应:要么打,要么逃。
打就是你和这个逆境本身去抗拒,去纠结,去痛苦;逃就是不断地逃避,不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问题持续会存在。
人生,逆境是常态。没有任何逆境了,生命已终结。
三、干得好-出成果之精准展示
1、成果展示的尴尬
成果需要展示,展示成果也是工作成果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作场域日常展示成果一般两种模式,口头或书面。
但经常遇到的尴尬是:
说不清楚--自己声情并茂的讲了一堆,听的人却一头雾水;被上司沉着脸打断,“你能不能说重点”;会议发言中自己最核心的观点,大家都没什么印象......
写不明白--辛辛苦苦做的工作方案,被领导不耐烦的打回来重写;平时做得比别人更多更好,年终总结交上去却没成为评优候选人;提交方案给客户后,反馈说看不太明白......
2、从说不清楚到说清楚的PREP改进方法
P-point of view,观点,首先简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对方马上明白自己要什么。
R-reason,理由,接着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对方明白这样做的意义。
E-evidence,证据,自己的理由有什么证据,让对方相信自己的理由的正当性。
P-point of view,观点,以自己的观点结尾,强调自己的主张。
用最短的时间汇报最精准的内容。
3、从写不明白到写明白的书面汇报三原则
1)鲜明化的主题。PPT、Word文档,主题一定要鲜明,不要说对什么的分析,要说市场份额占比是多少,是number 1还是number 2。
2)结构化的思考。内容排列要有逻辑,符合常规思考,比如说前中后,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等等,或者什么模型,要有一个框架结构。
3)视角化的表达。尽量做到视角化,用图用表格,甚至可以用照片,都可以,它会更加让人容易产生共鸣,也更加能打动人心。
四、干得好-出成果之复盘总结
1、关于经验
经验是个好东西。善用经验者,避免踩坑,避免弯路。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我山,都是山。采石用来攻玉。
经验是个坏东西。仰仗经验者,教条主义,十年一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经验就是末日。
经验就不是东西。无视经验者,每天都在学知,每天都在做事,知是知,事是事,事不到识,岗位一变,流程一变,产品一变,平台一变,行业一变,环境一变,协同一变......归零,重新开始。人要敬畏,要勇于归零,那是技能、方法--术的层面,不能归零的是思维、逻辑--道的层面,不然经验就不是东西。
人和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是能力,也是经验的积累之后的萃取。
人最大的浪费是时间与精力的浪费,剩下只是一堆技能、技巧。
2、总结复盘
总结复盘也是成果重要组成。
有了成果以后,总结复盘什么?
总结复盘过程,过程中的KPI,过程中的亮点、误区,之于自己,是不是可以用同样的过程出更大的成果,能不能把这种过程复制在同伴身上,能不能上升到规则推广过程的价值,提升组织的战斗力?
这是总结复盘的价值。
也是出成果中的容易被忽视的隐性也往往是最大的价值。
3、GRAI四步复盘法
G-Goal,目标回顾,目标最初的样子,完成的如何,目标的分解如何,是否合理等等。
R-Result,结果评估,对照目标找差距、位移,KPI如何,具体化、数字化等等。
A-Analysis,得失分析,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失败的因素是什么,内因,外因,可控还是不可控,等等。
I-Insight,规律总结,需要多做什么,少做什么,不做什么,流程如何调整,可以复制吗,适合别人吗,等等。
规律总结,就是洞见,就是提炼,就是萃取,就是认知能力的提升。
这是道的经验。
此处最为关键。
人和人的差别,组织与组织的差别,从这个地方开始,不是今天,可能是五年之前,可能是十年之前,当初失之毫厘,今日谬之千里,他日更是天壤之别。
他日是何日?
天知道。
五、结语
离开结果谈什么都是耍流氓。
成王败寇不仅仅是历史术语,也是职场的静默规律。
出了成果,一句顶一万句。
不出成果,一句都是多余。
从接到任务,到多思多问,澄清目标,到步步惊心,过程精进,到守得云开,拿到成果,成就自己,分享展示,复盘洞见,成全别人,贡献组织。 [/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