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记录点什么,不记录点什么那旅游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出发前两天,我还是在正常工作着,出发前两周,每天都是晚上11点回家。一回家就疲惫的躺着。打会游戏,刷刷抖音。每天熬到3点多才去睡,第二天也就是拖到最后一刻。起床,骑车,然后打卡;
这样的生活,慢慢的把我自己麻痹了。
之前是很喜欢去旅游的,尤其是工作之后,旅游的花销已经构不成什么压力。自己一个人去山西拜佛,去河南爬山,去莆田逛岛,去寺庙参禅。一个人也几乎逛遍了北京的大大小小的公园,山坡。虽说机会不是太多。总是有一个想出去的心。
后来,感觉到好多美景更适合两个人,就不想一个人出去了。
于是,节假日,蜗居在了我的小卧室,峡谷里闯荡,抖音里飞驰;
即使一个人,还是要出去走一下;不然可惜了用不完就过期的年假;
出来之后,我一直在想。出来旅游,到底是想看啥?
获取一个人漂泊的孤独感吗?不是,这个不缺;
想看看魅力的景色,满足下眼睛的欲望。可能是吧,还是要抱有一丝的希望;但同样的景致第一次看到会惊艳到你,等你第二次再去看的时候,就产生不了什么让你兴奋的肾上腺激素了。所以,一开始眼界就被喂的很高的话,你获取快乐幸福的成本会很高,机会会很少。
眼耳鼻舌身意。还想去满足哪个呢? 耳朵吗?听听别处的鸟语,威风,听听好听的音乐,懵逼的方言,异地的夜市叫卖。可能吧,但就音乐,手机上和现场的还是有些差距;
接下来,可能是为了满足下鼻子,吮吸下花香;满足下舌头,吃遍当地美食;满足下身体,尝试下海水和清风的肌肤之亲。体验下失重,超速的快感。 但这些和眼睛也是一个轮回;
外在的感官变化,也都只是满足了你一时的需求。这些快感暂时让你忘了之前的烦闷;那回去之后呢?
既然出来了,还是要这样的去走。只要是走着,说不好就有意的突破;可能这正是我所想要的呢;
4天的行程,来旅游云南。来之前计划去3个城市。按照计划是可以去实现的。第一天去昆明,上午直接去石林,下午回来后坐高铁去丽江,第二天游丽江,第三天上午去大理,第四天下午再回昆明;每个城市都可以看一个到两个最好的景点; 第一天就放弃了这种想法;酒店睡着,还是到了9点才醒。出来干嘛还要按照计划那样安排自己生活呢。多看一个,少看一个,都不一定能达到这次来的目的;还没开始旅游,我就先学会了舍;这个对于完美主义倾向的我来说,太不容易;不会感觉到愧疚与遗憾;感觉可以;
上午离开机场酒店,要先回市里,之前计划的去石林,也被我安排了第二天。让节奏慢下来。不再匆匆忙忙; 回市区,当然还是要找个酒店。打开美团,有每夜55元的。也有每夜300多的。后面加个对于旅游的我来说,也不是很有压力。但是感觉有必要吗? 不都是找个地睡上一晚吗? 当然如果和朋友一起,就不会这样子了。一个人容易不讲究。这种讲究是什么心理呢。我也认真想过,人是社会参与性动物,小的时候,男生会故意在女生或家长面前表现自己。已满足被夸奖或者好印象的虚荣心。后来呢,这种感觉会发生些变化,一个人独处时候所有的操作都是表演给你自己看的。当你不想表演的时候,就能随心所为了。我昨天晚上吃了好吃的,或者吃了难吃的。只要我不给别人说,他们都会不知道。所有的这些只会留在你自己的脑子了。保存为记忆,当你想起的时候,记忆会调动一种感受。但并不妨碍你今天继续会饿。和朋友或者对象一起时候呢,你总想给他们最好的。竭尽你的所能,你想把所有的记忆,都变成快乐的。所以人很难和自己和解; 我还是找了个便宜的,只要我从内心没有吧高端和低端的酒店当成影响我休息的重要因素。这个就对我以后记忆产生不了任何负面的思想;
下午我去了民族园,一致的入场仪式,两边都是各种卖东西的。买了门票。有表演的票由于已经开演,不卖了,之前我还犹豫要不要花钱买呢,那个买票的阿姨,友情的提醒了我一下;买完票后,我突然想起来,如果有机会看看表演其实还是挺好的,毕竟这里面能表达出来的文化价值,一定是在外面这些建筑里面体会不到的。此次出行,价值已经折半了。由于之前看过台湾的各种民族的村落,其实也都是差不多,各个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各种起源,文化解说。大同小异。除了几个眼前一亮的建筑。没有带给我另外其他新奇的感受。都是在重复着。接着又去了滇池边上,和青岛厦门环境差不多,甚至还没有那么好。今天来说,景致没有过关了。
不过还是有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某个少数民族村寨。有个表演,他们怎么笑的那么开心,这样重复的表演对我们挺新鲜,对他们有意义吗? 对呀,为啥凡事都要找个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