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朋友讲一个乌龙。她和另一个朋友约好了在一个小区见面,十号楼楼下。左等右等不见人来,于是开始通电话。我在十号楼。我也在十号楼。我没看到你呀,是呀我也没找到你。我现在走到篮球场了,我也走到篮球场了呀。这里没看到人,我也没看到人。
焦虑不已,这是见鬼了?
万般无奈之下,朋友随口问了一句。
你在哪个小区?是不是XX小区,不会跑到XXX小区了吧?
哦,那我走错了。我赶不过来了,算了。
朋友又多了一句嘴,你在哪?那边答:“XX。”
一个在襄州区,一个在高新区。估计至少也有二十分钟的车程吧。
小区名字非常相似,可是大家都默认为对方知道,没有仔细确认。
你看,事实不重要。每个人心里怎么想的才重要。每个人多数时间都是活在自己的想象里的。
去年有一阵子,母亲身体不适,父亲陪着去医院。我放下手头的事情,也过去了。
我给父亲打电话,他说在心血管科门诊上。我跑上跑下,都没找到人。说是在西楼,可找遍整个医院也没找到个西楼。打了近十个电话,仍然没有找到人。最后只好找护士站的护士确认问诊医生的办公地点,护士说,我们这里根本没有这个人。
我突然想到一个BUG,重新问父亲到底在哪个医院。父亲说在中心医院,我这才知道我去错医院了。
我去的是中医医院,一般人们称之为中医院,在樊城区。母亲去的是中心医院,在襄城区。一字之差,隔了一条江,一个在此岸,一个在彼岸。
我去医院之前和父亲通过电话,但只确认是否去了医院这一个问题。前一天,父亲告诉我第二天要带母亲去中医院检查。
我没有多想。因为中医院就在父母家门口,步行几步就到了。我想着,年纪大了,小毛病这医院已应付得绰绰有余了。
而父亲给我的解释是,中心医院更权威一些,所以更换了医院,我电话里又没有问他在哪里,他以为我知道。
母亲说,在那么多次的通话中,一直试图劝说父亲确认下我在哪个医院,可父亲就是坚持认为我知道。
你看,事实不重要。每个人心里怎么想的才重要。每个人多数时间都是活在自己的想象里的。我先入为主地认为,肯定会去近的医院,而且昨天已经问过了,今天肯定不会有变动,不用再确认。
父亲的想法是去大医院更放心,既然你没问,可能我已经告诉过你了。
前些年母亲做过一个小手术,住过一次院的。也是舍近求远,在中心医院。每日探望,送饭都需来回折腾,花许多时间。
当时有店门口的中心医院分院,和家门口的中医院,其实都是三甲医院。只是中心医院的名气更大一些罢了。
我知道,父母还是很惧怕的。看似对医院不信任,实质上是对自己身体的不信任,妄生出许多坏到极致的忧虑。母亲查遍了身体的每一个器管,每次拿结果时都是颤危危的,生怕医生会给出绝情的宣判。我和父亲也很是紧张,医院的氛围会让每个人的情绪都凝结到冰点。
所幸最后结果差强人意,大家总算把心放回肚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