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资治通鉴】第3篇
战国乱世,虽说各为其主,但也有不少人是同出一门。比如著名的庞涓和孙膑,苏秦和张仪。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师傅叫“鬼谷子”。
鬼谷子,不知道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还是一本书?反正被传得神乎其神。可能是居住在鬼谷那个地方的一个隐士,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或者是一本经世致用的书籍。反正那时候也没有毕业文凭能证明你师从何处。
战国时那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孙膑、庞涓、张仪、苏秦、商鞅、毛遂……基本上都说自己是鬼谷子的徒弟。反正,他们的思想或学说都同出一门。
既然同出一门,就应该有同学情谊。但孙膑和庞涓、张仪和苏秦,这两对的友谊,开头很像,但结局大相径庭。
相似的地方在于,庞涓和苏秦在求学期间就已经意识到,孙膑和张仪的本领在自己之上。而且,有趣的是,他们都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是都选择先行“下山历练”。
不同的是,在他们获取到了稳定的地位和荣华富贵之后,对待同门师兄弟的态度截然不同。
同门内卷,两败俱伤
庞涓先获得了魏惠王的厚待。
孙膑天真地以为庞涓会欢迎他一起共谋富贵,殊不知庞涓的嫉妒早就埋藏在心里很久了。嫉妒使人发狂。他们的毕生所学都用在了同门身上。
庞涓先发制人,将孙膑骗至魏国,挖了他的膝盖骨,让其不能独立行走;在其脸上刻字,让其无脸见人。他把孙膑整成了战国兵家名士中唯一一个残疾人,还让他永远沉沦在囚犯的队列里。
生不如死,比死更惨。狠毒如此,只有汉朝的吕后(残忍制作“人彘”的人)可以与之相媲美。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孙膑忍辱负重,逃奔齐国,位居田忌之下,只在幕后出主意,不在人前显身手。估计他也很自卑,或者说已经被仇恨包围,只要能报仇,做什么都行。
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都是孙膑的主意。然后在桂陵之战小试牛刀,试了试庞涓的实力和本事,最后在马陵之战,将庞涓置于死地。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不必赘述。
但是事后呢?庞涓死了以后呢?庞涓消失了,孙膑也在史书上失去了踪迹。
孙膑的满腔抱负变成了一腔愤怒,发泄完了,他自己也精疲力尽了。
后来田忌被邹忌陷害的时候,估计孙膑早已不在田忌身边了,否则田忌也不至于逃离齐国。
同门内卷,只剩下两败俱伤,谁也没落得好处。留给后人的只有对庞涓不能容人的嘲笑和对孙膑快意恩仇的赞叹。
庞涓年纪轻轻葬送了性命;而孙膑在以后的漫长人生中,既不能将自己的满腹才华施展,可能也无法谋求个人的幸福。实在令人唏嘘。
同门联手,横行天下
苏秦和张仪则截然不同。
他们二人还在求学时学的是纵横之术,就好像是矛和盾一样,是互相对立的。但他们没有对立,反而一开始就商量好了以后两人要各执一方,相互依存。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就是六国联手对抗强秦。“连横”就是六国之一选择跟强秦联手寻求庇护。
本来苏秦想去秦国做连横的一方,张仪去六国做合纵的一方。无奈秦国当时刚处置完商鞅,对鬼谷子的徒弟心怀不满,于是未能成功。苏秦便转而去六国大谈合纵之术。
破解合纵之术的是连横之术,破解连横之术的是合纵之术。二者相互矛盾,又相辅相成。
苏秦很聪明,他用激将法让张仪去了秦国,实施连横之术。
明面上二人各为其主,主张也大相径庭,实际上若没有连横之术,则合纵之术就没有必要;若没有合纵之术,则连横之术也没有必要。二人将战国七雄玩弄于股掌之间,实现了个人人生目标的最高境界。
同门联手,各取所需,却能横行天下。
这两对同门师兄弟的人生经历,说明了同门内卷,只有害处,没有好处。如果知根知底的人跟你联手,自然力量倍增;但若反其道而行之,则只有两败俱伤。
想起当下社会的内卷问题,貌似也有点同门相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