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有生命的,文字是一个人赋予生命的特殊符号,为了安置我生命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我与笔记为伴、与qq为伴、与微信为伴,而今,我与简书相遇,并与之为伴,依据一路经历,对于未知的明天,不敢许下“天长地久”,唯有以“写好当下”为盼,与“简书”一路向前……
没有简书前,我用微信记录;没有微信前,我用qq空间记录;没有qq空间前,我用笔记记录,但是,记录的内容很少……
说说记录的最初期,那时,记录的文字真的不多,为什么呢?
或许因为写作还没上瘾;笔记记起来不方便;没有同频者的鼓励;没有一个清晰可见的目标;或许,还有很多现在无法追溯的原因吧!不禁感叹,信息技术的发展,真的为很多有爱好的人提供了更好地机会与平台!
接下来,是qq记录的日子!
qq记录始于大学,最初,三五行,很多文章,还特意加了“自己可见”,是羞涩、是害怕、是担心,反正,很多原因让自己无法接纳自己文字的公开,qq成为自己一种表达的平台;
渐渐地,开始能够敞开心扉的与人分享,分享生活中开心的、不开心的事儿,文章还是不长,但是,因为都是真情实感,着实还是吸引很多好友的鼓励与支持;
再后来,开始记录成长、记录育儿、记录工作,在记录中,一方面是对自己一段时间经历的梳理与反思,一方面是希望能够为别人带去正向的力量,积极的思考,以及经验的分享,《刘老师的教育故事》、《儿子的入园记》,特别是《儿子入园记》,那真是日更啊!每天挖门盗洞地希望从儿子口里得到关于幼儿园生活的蛛丝马迹,儿子不买账,啥也不分享,我只能通过一些小小的线索去了解、去梳理,终于,坚持了99天后,停下来了。
随着微信的使用,qq记录成为了历史。
渐渐地,我从qq过渡到微信。借助微信,随手记下,育儿体会、自我成长,以及自己的教育故事,因为微信记录的呈现方式比较随意,可图、可文、可图文;文章又可长、可短,由于,微信记录随意性很强,感觉好了、时间多了,就多写点;感觉不好,时间不多,就少写点,或者就不写了。
由于微信记录的随意性,微信发文就呈现出极其不规律性,极其零散性,而自己唯一掌握的原则就是发送积极、正向,能够给予别人思考与力量的文字。可能正是由于这些不规律性吧!渐渐地,朋友圈不再各种晒、各种发,或许也是自己生活聚焦的一种回归吧!
就在不经意间,与简书偶遇!
事物总是如此发展变化的,成长路上,满足需求的事物就是层出不穷的。
简书的好,在于数据的清晰化,文字量、阅读量、关注度以及评价,清晰可见,无疑这些数字成为刺激写作的精神力量;
简书的好,还在于让写作成为一种与人沟通的媒介,以文会友,渐渐地,遇见与自己有共同爱好、共同理想的一群人,并互相鼓励着前行;
简书的好,还在于它能够将笔者价值的最大化,可以投稿、可以入选首页、可以被点赞、可以被鼓励,甚至可以获得小收入,哇!简直让一个人的价值感爆棚啊!
就这样,我于2017年与简书“相恋”,开始了简书的写作之旅。而又在此时,偶遇无戒老师,和一群共频共振的小伙伴,让这一路,有高手指点,有同伴搀扶,感觉不再孤单、不再寂寞。
借此机会,回顾与文字由陌生,到相爱,到相恋的过程,无论媒介如何变化,文字中的情、文字中的意、文字中所传递的爱与能量,永远不会变,因为文字是我的化身,我愿用自己的文字,温暖自己、温暖他人、温暖世界……
无戒二十一天训练营之第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