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孩子未到学龄,从幼儿园中班起,已经渐闻到战场硝烟的味道,孩子同班同学周末的兴趣班安排得满满的,有些甚至是见缝插针,周一到五放学后的时间都是兴趣班。所谓的静待花开,仿佛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祈愿。在这样的氛围下,自己的心态都渐有些焦躁,如何安排好孩子的空白时间,如何不让孩子虚度时光,常常挂在心头。为此,给孩子报了舞蹈班,也参加了舞蹈考级,考完了,孩子的兴趣也磨灭了,甚至产生不管学什么都不愿意报班学的情绪。这件事情敦促我去思考,到底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时,孩子一句童言,点醒了我,她说她要学玩,乍听似乎搞笑,但是细心一想,玩才是孩子的天性,而人最初的智慧其实就是从玩,从在土地上的摸爬打滚,从对世界的触摸感知而来。为什么我们会把玩当成孩子的大忌?其实,不过是自己功利心作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可以展现的地方展现得比别人更加优秀、更加超前。这样的想法,既无知又自负。的确, 用我们的意志去控制孩子,在他心智懵懂的阶段比较容易出效果,可一旦孩子有了自我意志,就会激起对抗和反击。即使一生不反抗,高压教育下的孩子很难不成为唯唯诺诺的人,这又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结果么?
当然,在教育的道路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选择和理念,不可同一而语。从我自己的人生观来思考这件事情,我还是更加愿意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也愿意停驻脚步,陪孩子慢慢成长,看他长成一个身心健康,有自我追求的人。先坚定了自己的这个理念,这个时候,在线听了陈默老师的讲座,进一步厘清了我自己的思路:教育应该是一个“用心地去无为”的过程。无为,非不为,而是在尊重孩子心理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用教育的技巧,引导孩子自我学习、自我修正的能力。因此,在这个时候,家长的自我学习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同时也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耐心,陪伴她慢慢成长,不焦躁、不比较。再次,时时牢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而不是我们每人的作品。面对这张白纸,我们很难控制自己不去在上面涂画的冲动。不由自主的说教,不由自主地去控制,很容易,但是让孩子自动自觉地去完成事情,获得她内心生命的驱动力,更加需要我们时时觉察自己的意识,检省自己行为,不去过多干预,不去拔苗助长,不去意有所图。所以,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我们自己本身的学习、反思和成长无比重要。
归根到底,所谓的教育,不过是属于我们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我们自我长进的心,才是种下最好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