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突然有点小伤感,因为看着小宝越来越大,自己也要回归工作状态,突然害怕自己陪伴他的时间越来越少。作为母亲我真的想时刻能关注他的成长,特别是在宝宝在三岁之前,因为三岁之前的教育至关重要,我关注到一篇育儿关于这样的文章:三岁前是孩子一生大脑发育最重要的阶段。
人类甚至所有灵长类动物的脑干深处,有一处情绪脑。所有情绪的反馈,发源于此。而理性和理智,是人类思维的最外围阶段。人类的真正行为的抉择,是由脑干深处的情绪本能反射作出。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将它称之为人行为模式的核心芯片。
这样的芯片无法通过后天训练来建立行为模型,只能通过灵长类的爱激发正向的模式。而这样的爱,最好的来源是一个孩子的亲生母亲。
虽然孩子降生后离开了母体,但是他们之间有着奇妙的链接。母婴关系,尤其是前三岁的母婴关系,决定了一个婴儿一生的行为模式和情感底色。
在这个阶段,只有母亲的爱是天然、流畅、自然而且是不可替代的。祖母、外祖母或其他乳母,即使做得再好,也无法替代母亲。在这个阶段,母婴周围的关系应该尽最大可能地辅助母亲将对孩子自然的爱释放,减轻母亲身心负担、减轻家务劳作。这个时期,母亲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遵循天性,去爱孩子。
在孩子三岁之前,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高质量陪伴。
看了这些,然后再想想身边的例子,确实发现,在三岁之前,如果谁带宝宝带的多,她的行为举止大多数都像带的人。
所以我又陷入了纠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