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一个都不能少》
水泉小学唯一的老师因为家中老母生病,不得不暂时请假回家,条件艰苦,村长只能找到一个小学毕业十三岁的魏敏芝当代课老师,唯一的要求就是看住孩子,一个都不能少。捣蛋学生张慧科父亲早亡,母亲卧病在床,为了还债,他不得不去城里打工。魏敏芝要把他找回来,没有一分钱,就组织学生去搬砖,还是不足车票钱就混车,被发现赶下车就走路,到了县城睡火车站大街,写寻人启事,别人告诉她去电视台登广告,她就去电视台门口找台长一天一夜,终于在电视台的帮助下找到了张慧科,也为水泉小学带回社会的捐赠。
镜头二:《走路上学》
怒江边的孩子,为了到江对面学校去上学,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溜索过江。七岁的瓦娃很羡慕姐姐娜香能到江对岸上学,但因为常有人掉落湍急江中,或溜索受伤,所以妈妈坚决不让瓦娃过江,说等爸爸从城里打工回来带他溜索。可是,爸爸总也回不来。瓦娃便偷偷溜索,去看渴望中的学校。城里来的聂老师,疼惜冬天里依旧光脚上学的孩子,发动捐助行动,把红雨鞋送到娜香家时,瓦娃偷偷溜索的事情被发现了。瓦娃答应只要姐姐把红雨鞋给他,他就再也不溜索了。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红雨鞋还给了姐姐。姐姐,放学后去商店碰见聂老师,聂老师给瓦娃买了新雨鞋,姐姐给瓦娃送鞋,溜索时,一不小心坠入江中。从此,瓦娃再也不敢溜索,陷入深深的恐惧和悲伤。聂老师积极联系医生,开导妈妈,直到六个月后在社会的帮助下,爱心桥建好,瓦娃才带着姐姐的梦想去上学。
镜头三:支教老师江一燕
《朗读者》第九期,《晶莹的泪珠》的朗读者江一燕,低调的坚持九年,在广西巴马支教。她说,山里的小孩很害羞,表达不出心里想说的话,但是他们会用行动表达。可能隔很远的跑过来,突然抱你一下,拉你的手,松开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手里有一个脏脏的小玉米,但那可能是他们口袋里唯一的存着的午饭。
镜头四:坚守村小三十九年的老教师
前两天去乡村,遇见一个老教师,城里人,在偏远的山上一个人坚守一个村小三十九年,直到村小被乡镇小学合并。
在贫苦的农村,一个人孩子如果想要走出来,有所成,就只能通过学习,通过高考进入好的大学,才能得到好一点的教育资源。经济的落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让西部的教育远远落后于东部,让山区的教育资源较之城里更匮乏。
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在物资上,会比《一个都不能少》、《走路上学》好一点,但是,软资源依旧很稀缺,特别是优质的教师资源。
农村条件艰苦,教师待遇差,很多老师来几个月半年就走了。留下来的老师,再提高的机会也很少,学生的眼界也得不到较好的开拓。
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给他们更多的培训提升机会,如和教育较好的地区交换学习,可以较好的留住老师。同时,各行各业的人的志愿加入也会改善农村学习的氛围,开拓学生的眼界。
如果遇机会,你愿意去乡村当一名老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