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过九本日记,厚厚的九大本,记录了小学到大学的欢笑泪水、鸡毛蒜皮。闲时翻阅,那些久未谋面的挚友、岁月中的过客便一下子鲜活起来,引我重回那些明媚或忧伤、天真烂漫或青春洋溢的日子。
我由衷地感谢我的母亲,感谢身为教师的她逼迫我从小写日记,并悉心帮我保管,让我拥有了远比同龄人丰富多彩而又真切生动的青春记忆,也让我能够重拾往昔简单而又平凡的快乐。我的第一篇日记写于1993年,那一年我刚满八岁,正沉浸在升入三年级终于可以使用钢笔的兴奋之中,放学回家又有惊喜,母亲递给我一本32开的塑封蓝皮笔记本,告诉我从今天起每天都要写日记,篇幅不限,但必须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我怀着新鲜和激动的心情接过笔记本,当即用我的英雄616在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日记”两个字,还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从第二天开始,我就按照母亲的要求写起了日记。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字虽然一笔一划写得非常认真,但速度非常慢,加之读过的书还比较少,很多复杂一些的字不太会写,所以日记的字数就比较有限了。母亲帮我设计了日记的格式,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天气如何,这是第一行,第二行空两格才能写具体内容。于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标准化日记一般是这样的:
1993年某月某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天我是值日生,放学以后,我就开始打扫卫生,先擦桌子,然后扫地,李健在外边等着我。我打扫完卫生,就和李健一起回家了。
或者是这样的:
1993年某月某日 星期三 天气:小雨
今天,我帮妈妈择菜了,妈妈把一把韭菜放在盆子里,我就去择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择好了,妈妈夸我懂事了,我非常开心。
内容大抵如此,刚开始最长的也不过半页纸,有不少生字生词还要用拼音代替,大多数的日记明显就是应付公事。后来慢慢长大,经历的事情、思考的事情更多了,也更复杂了,日记里的内容也就逐渐丰富了起来。考试考了满分,课堂上被老师当众表扬,解出了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和哪个同学闹矛盾了……都习惯了写到日记里,我每一天的开心或烦恼、平淡或惊喜都收入了日记之中,日记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我最忠实的听众。
我读初中的时候,母亲在烟台师范学院函授了一年,回来时捎给我两本精美而厚实的丝绸封面的笔记本,都是她的同学送给我的,一本湖蓝色,一本粉红色,先后都成了我的日记本。我的日记本对母亲是完全公开的,我从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压根没想过什么个人隐私或者小秘密,就像每年大年初一压岁钱都会被收走一样,完全是习惯成自然。母亲有时候也会翻阅一下我的日记,但绝非刻意检查,更像是思想的交流。平时无法言传的小情绪,在学校里遇到的一些难题和麻烦事,都会不经意地融入字里行间,母亲察觉后就会默默帮我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对我横加干涉或指责。所以,我对于母亲看我的日记并不反感,也从来不觉得这是对我隐私权的粗暴侵犯。
上高中之后,来到了不受父母监督的县城,正值青春期的我也开始萌生了对异性朦朦胧胧的情愫。虽然从小受的教育非常严格非常正统,心里知道自己的天职就是好好学习,但还是不由自主地会对班里漂亮的女生产生好感,尽管我也故意避而不提,可还是不自觉地在日记里留下了蛛丝马迹。母亲肯定看过我这一时期的日记,但她从来没对我提起,我想是因为她相信我,这一点并非所有的家长都能做到。这时候我每天的日记少说也得有七八百字了,多年以来我已经习惯于每晚把当天发生的印象最深刻的事儿记录下来,不需要特意构思,也不用挖空心思搜寻素材,任由思绪在笔尖流淌,有时写累了,就摘抄一段美文,还顺便练了字,一举多得。高中三年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我偶尔也觉得写日记有点浪费时间,但如果哪天不写吧,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少了些什么,何况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写写日记也是一种休息,就仍然坚持了下来。
大一开学,我启用了第九本日记,也是最后一本。如果说高中生活是单调的、黑白的,那么大学生活就是生动的、绚烂的,除了日常学习,还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对于刚刚从小县城来到大城市的我而言,更是有一步迈入新时代的感觉。每晚睡前,我依然保持着记日记的习惯,只是日记里增加了很多和学习无关的文字。后来谈了女朋友,又不敢让父母知道,当然不能写到日记里,于是每天写日记都觉得做贼心虚,真人真事不能写,真情实感无法表达,只好绞尽脑汁拼凑故事。原本轻松愉快的日记逐渐变成了内心沉重的负担,每天的日记自己读着都味同嚼蜡,干脆另买了一本带锁的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情感世界中的酸甜苦辣。大一下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第九本日记终于用完了,暑假回到家,我特意向母亲诉苦,说自己平常学习任务比较重,还要参加校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时间精力实在有限,要不就不再写日记了?母亲似乎察觉了什么,又似乎没发现什么异常,很是通情达理地同意了,我如释重负,心里顿感轻松。
那本带锁的笔记本,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之为日记,因为并不是天天都有事可记,只是在特别开心,或特别烦闷,又或特别失落沮丧时才偶尔宣泄一下心底的情绪。大学毕业前夕,那段感情无疾而终,那本笔记本也被我收进了箱底,不久之后就沦为了碎纸机里雪花般细碎的纸屑,融化在了某个晴朗的夏日,我写日记的历史也就正式宣告终结了。
如今,我的九大本日记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母亲家的书橱里,闲来无事的时候,母亲经常会拿出来翻阅,她说,每次重温我的日记,就仿佛回到了当年那些简单而美好的日子,仿佛看到了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小小的背影,仿佛看到了我因为贪玩晚回家挨打之后脸上的泪痕,仿佛看到了我第一次登台主持自信的神态,仿佛看到了我学习受阻焦虑的目光,仿佛看到了我考试名列前茅时骄傲兴奋的表情……回家看望母亲的时候,我也会偶尔打开尘封已久的日记本,细细咀嚼那些我亲身经历的或清晰或模糊或早已遗忘的记忆,曾经为之兴奋的,为之悲伤的,为之期许的,为之沮丧的,为之窃喜的,为之烦恼的,都渐渐消逝在了时间的淙淙流水中,那些年深受困扰的成长的烦恼,现在看来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阅读自己写的日记,看着当年自己稚嫩的字迹,回味着我在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境,我不禁感叹时光的力量。时光恰如白驹过隙,我们无从挽留,但我很幸运,在最美好的岁月把时光的脚步镌刻在了我的日记之中,它们是我孩提时光的留声机,是我青春时代的纪念册,更是我念念不忘的老友,陪我进步,伴我成长。
李虎,2019年6月14日于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