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朋友2017跨年演讲
第六部分:终点站脑洞
不好意思,下面还要请大家帮一个忙。让我在掌声中,能把赞助商名单念一遍。
vivo,我们二十年合作伙伴,会支持我们到底,全面屏手机,X20。
宝马,全新BMW5系,时不我待。
暴风AI电视,人工智能电视。
家政服务冉冉升起的品牌,好慷在家。
今日头条、味动力、诺亚财富、懂车帝。
下面一句话很重要,因为在大家的支持下,时间的朋友,也成为重要的知名品牌。
知名品牌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有其他知名品牌愿意跟他做联合品牌。
今年著名全球手表品牌,和时间的朋友,做了一款“时间的朋友”手表礼盒,全球限量18块。
现在登录罗辑思维店铺就可以买。
中信银行信用卡,推出了“时间的朋友”联名卡。
给了这个信用卡用户的权益,我想都不敢想,我们一直跟他说,不用给了,太多了,不,这批用户质量好,一定要给。
90分旅行箱,优质出行,“时间的朋友”金色特别版。
将来咱们在机场相遇,我认出你,就靠这个箱子。
关于咱们的赞助商,我再多罗嗦两句,其实我们是一个严肃的演讲,赞助商不能干涉我们内容,所以我们不能像娱乐节目一样,给他们足够的回报,但是这些品牌还是决定支持我们,很了不起。
再次,我有一个请求,各位用户,这些品牌,做了了不起的事,因为他们支持过你们喜欢参与的活动,所以我请求,今后你们看到这些品牌,如果真有需求,但是在他和他的竞品之间,有点纠结犹豫,拜托各位,就选他们吧,我们是讲交情的人。
好,让我们再看看是哪些品牌,希望怕你们忘了。
唯一二十年赞助伙伴VIVO,宝马、中信银行、今日头条、味动力,暴风人工智能电视。
好慷在家,懂车帝,诺亚财富,拜托大家。
还是回到我们的问题,第五个问题,中国经济增长,有没有可持续性?
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它决定了我们敢不敢把一生的事业和这个国家放在一起,融入他们的过程。
但是,过去这些年,总有一种声音说,中国经济模式的可持续性不强。
好多理由,我们今天重点讲一个理由,说中国发展的模式不独特。
很多国家崛起就这样子,其中提出这样理论的,最重要的是日本。
日本人提出一个叫“雁阵模型”,什么意思?有领头雁,后面有跟着的。
日本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亚洲四小龙承接日本,中国承接亚洲四小龙。
所以,21世纪初,中国才成了“世界工厂”。
所以任何一个国家,都只是产业转移的中转站而已。
里面就有两层意思啦。
第一,中国在雁阵中永远也不会是领头雁,你虽然规模大,但是你干的是低端产业,是别人转给你的。
第二,随着中国各项成本的提高,“世界工厂”的地位迟早是要交出去的。这就是可持续性问题。这样的视角出自日本人之口也很正常。
因为根据他们的历史经验来推断,中国没有什么特殊性,中国也会像日本一样先腾飞,后老去。过去几十年,一旦出现有企业要搬走,都会引起舆论上的一阵恐慌。
台湾的鞋厂要转到东南亚去了,富士康要走了,福耀玻璃要去美国了,民工荒了。
但是,我们得想一想,各项成本,增加了多少?人工成本,至少翻了五倍,21世纪初,富士康在中国工资成本就接近了四千块,而同时越南的工资成本,一个工人大概是一千块。
但是我们中国正在吸引全球的制造业往这儿集中,好像并没有讲得的那种情况,不是说前面有一个坑,我们怎么没有掉进去?
过去十年,这一件事情没有发生,这是中国一个特别难解的迷。
其实还有一个迷,我们过去讲全球化,有一个理论,叫比较优势理论。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它的一个假设是各个国家,各自制造自己擅长的东西,然后拿到国际市场上去交易,这样大家不能占便宜,都能提高福祉。
但是2017年,不知道各位学到一件事情没有?中国人刚刚加入全球化的时候,确实只造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东西。
其实就是苦活、脏活、累活。
但是到2017年的时候,我们在造什么?大飞机、高铁,从PC到手机,从人工智能到生物制药。但是,我们与此同时,还在造服装、造企业、造袜子。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2017年的现实面前,有点搞不下去了,中国怎么没有什么比较优势,怎么哪哪都是它的优势,你家啥都干,别人家干啥,这是中国在问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所以不管是日本的实践,还是西方的理论,都开始很难解释中国的现实。
那我就要回到一个人的解释上,这个人我刚刚介绍了,施展老师,外交学院的。
他把对于整个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解释,写成一本书,叫《枢纽》,我们将会在临近12点的时候,全球首发这本书,现在不要着急,我们看看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
好,我们还是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中国经济他有没有特长,有没有独特发展的企业,说白了,中国向西方的产业转移,到底是他们不愿意干了,因为成本高起,还是因为他们干不了了,转移了,这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它决定了中国未来的经济模式是不是可持续。
施展老师引入了一个全新的纬度,速度的纬度,产业演化速度的纬度。
大家想想,过去几次产业革命,他们的典型产品,分别可以用多少年,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头是典型产品,至少可以用三十年,甚至更长。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产品是汽车,大概可以用十年。但是这一次产业革命,典型产品是手机,各位扪心自问,你们多长时间换一个手机,差不多一年,就该更新换代了。
所以请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出现了,现在产业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吓人了,吓得这个速度已经变成所有制造业的噩梦。
还记得那个死去的品牌,被微软收购的诺基亚。
去年我们就讲,他的CEO,奥利拉说过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站在施展老师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给出一个解释,因为在智能手机之前,诺基亚是世界上自己自由产业链最大的厂商,工厂是自己的,我全产业链的控制能力,我成本控制能力最强,我的质量可能是最好的。
因为都在自己手里,但是它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当产业创新速度太快的时候,上游一变,你工厂的设备怎么变?你变的成本高得吓人。
所以上游自主的工厂,跟不上上游创新的速度,诺基亚怎么死的?是被自己沉重的肉身,活活给拖死了。
所以你看诺基亚之后的企业,精得跟猴似的,比如说苹果,苹果多聪明,只创新,只管品牌供应链,我才不制造,谁爱制造谁制造,全部外包出去。
为什么?
大家想想,过去产业创新时代,什么是壁垒,技术是壁垒,技术壁垒,一般人赶不上,可是创新经济时代,什么是壁垒,因为创新经济比的是观念。
观念这个东西,别人一看苹果的手机,马上就知道,很容易抄袭。
所以苹果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不断的迅速创新。
让速度跟上去。所以这个时候的壁垒就不是技术壁垒了,是速度壁垒。
那你的速度这么高,下游的生产厂商,风险就变得越来越大,怎么办?
把这个风险转包出去。包给谁?
包给中国。
要知道,感情这种风险,制造业体系必须有两个特征。
第一,高效率,第二,高弹性。
但是请注意效率和弹性之间是矛盾的。这一部分比较烧脑,但是听懂了对于你理解中国制造,特别有帮助。
2017年,我就这么听懂的。
效率是怎么来的?分工,可是分工越细,有的时候是耽误弹性。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个皇上的御膳房,你说我怎么把皇上才能伺候高兴?靠分工,我专门做川菜,我十分钟就可以给皇上上一道水煮鱼,好,你专业化,所以你混得下去。
但问题是,皇上有一天,突然说我改吃法餐,你可咋整,这就叫专业化带来的有效率。
中国制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奇怪,我们用不着就能做到效率和弹性兼具,这个矛盾的化解,我们怎么做到的?我们首先看中国制造的效率是怎么达成的,就是分工,细到什么程度,这可能是国际产业史上,前所未见的。
大家见过小店里面,卖得最便宜的打火机一块钱一个,上面有28个元件,在浙江的一个村子里面,它就是分成28个工厂组装,所以你买的时候是一块钱,但是毛利是一毛钱。
有一次去浙江考察,过去大家应该见过,生产拉杆天线的天线厂,大家见过那种老式天线吗?分工细到什么程度?一家生产其中一截,然后装起来。你说这是效率的来源,那弹性是怎么实现的呢?
很简单,中国诺大规模的产业链,那么大规模的市场需求,那么多专业化细分的小公司,小工厂,小企业,组成了一个像积木一样,可以动态整合的供应链。大家明白了吗?
还是拿刚才那个厨师举例子,有一天皇上一高兴,说我的御厨,对全国人开放,那规模就上来了,你想这个专业化专业到什么程度?
有的人专门切葱,有的人专门剥蒜,有的人专门烧火,有的人专门颠勺,那不管顾客的口味怎么变,切葱的手艺总会有用武之地。
就像我们刚才讲的那种生产拉杆天线其中某一节的那个厂家。
我们可以预言,当年那个拉杆天线的需求早就没有了,如果它只能生产拉杆天线,早就倒闭了。但是如果它的专业化能力已经细到了加工一节金属制品,那它会倒闭吗?
它在中国这么大的需求里面,他当然就会找到自己下一个生存机会,它不见得会倒闭。这就是我们用供应链配套的能力,用动态组合的能力,用积木一样的能力,把那些专业化的极限的小企业,组织在一起,形成的中国制造的图景,这个图景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时期,都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是中国制造真正的使命,我们是兼具效率和弹性。
那你可能就会问,中国怎么这么幸运,会有这个东西?你真说对了,既有命的成分,也有运的成分。
所有命的成分,就是别人学不了的,老天爷定的,就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
这个别的国家有本事你像中国人一样,能生,生个几千年,生出一大堆。
还有一个成分,是运的成分,什么意思?
刚好这个节奏踩上点了,什么叫刚好?
大家还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各地的产业园,开发区的浪潮,各地连县都开始搞开发区,为啥呢?背景很复杂。
中央地方的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官员要政绩,好多原因。
但是不管怎么样,各地,神州大地到处出现那种做好了几通一平,基础设施的产业园区。这些园区同时建设,同时招商,同时进驻。
加上各地自然演化出来的供应网络,加上中国农民工进城,所有这些因素,突然在90年代齐备,正好在这个时候,它怎么就那么巧,从来没有商量过,但就成了天作之合,西方发生一件事,西方进入创新经济。
刚才我们说的那种一定要把风险外包出去的需求出现了,而正好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么多已经准备好的土地、园区,密集的供应链、小企业和工人。
所以,这两个需求和供给,就紧紧的抱在了一起,这就叫运。
有一句鸡汤,我还真就信了,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就是过去几十年中国发生的。
所以中国的能力,它不是什么我们人工成本低的能力,大家想想,我们人工成本高起,在21世纪已经发生了,但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恰恰是21世纪,你怎么解释都不现实。
王煜全老师,得到的作者,开了一个专栏,全球创新260讲,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未来世界产业格局的演化,是美国创新、中国制造,全球市场。
什么意思,王煜全老师特别让我给大家带一句话,不要以为只有高科技是高科技,能够帮助高科技企业实现大规模量产。
这个产业链的能力,就是我刚才讲的效率和弹性,这本身就是高科技。
还记得今年有一个小新闻,有一个机器人,叫索菲亚。
他会表情,能动。这个机器人被沙特阿拉伯政府,发了一张公民证。
记得这个事吧?这是美国西雅图创新公司,你知道它现在总部在哪儿吗?
王煜全老师,是他的投资人,在一堆中国人的说服下,这家公司把总部搬到了香港,为什么?
就是要离中国深圳一带制造业中心近了,这件事情正在大规模的发生。
何帆老师,对整个这件事情,还有一个角度的解释。
他说,“原来的全球化,是产业间贸易”,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两个产业间做贸易,比如说我们是中国人80年代干的,用十几亿条裤子换人家一架飞机。
用成品换成品。裤子、服装和你的航空产业之间做交易,但是中国现在所处的全球化是什么?
是产业内贸贸易,比如说苹果,它想制造一台iPhone,它要在全球布局它的产业链,很多国家,像我们刚刚讲的拔河比赛一样,都要卷入同一条供应链,这个时候咱们中国人就有机会了。
我们胖,我们人多,我们规模大,我们打开就进去了,然后攻城略地,开疆拓土。
所以中国的规模,你以为只是规模,他胖只是胖吗?
有一句话说得好,先胖不是胖,后胖养不胖。
规模本身就是能力。
这就是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奇迹出现的至关重要的原因。
下一个问题,我们各项成本上升之后,产业会不会转移走,其实这个问题,苹果的总裁库克,也回答了。
媒体问他一个问题,苹果,你们要不要把生产线转回美国,特朗普也问他这个问题,库克的回答,不是成本问题。
就在前不久,全球财富论坛,在亚洲举行的,他还在说这个问题,我们低估了中国制造。
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子,苹果现在需要8700名工程师,什么意思?
就不是普通工人,是在生产线上,监督普通工人干活的工程师,全部苹果的生产链,需要8700人,可是全美国一年毕业的所有工业工程师,不管什么行业,是不是电子产品,一年毕业的才7000人。
供给苹果一家,全给你,全归你的时候,你都不够。
苹果怎么搬回去?美国人多少年没有生产过电子产品,他哪来的人才,可是这样的人在中国,要多少有多少。
我们大学在校生是几千万人,每年毕业的工程师,就有几百万人。玩你一个苹果,那不就是玩吗?
所以中国制造,也正如我们前面讲的,“大者越大、强者恒强”,当然,你说这里面有没有例外。
有,比如说些事情,确实可以转走,比如说对于物流价格特别敏感的产业,比如说低标号水泥,福耀玻璃,可以转走,但是请注意,他只是工厂转移,不是工业体系转移,工业体系高度依赖于供应链,他转不走,还有向东南亚的转移,那是以中国为中心,供应网络的自然扩张。
越南已经是耐克鞋最大的生产商,你以为他生产了耐克鞋吗?只是在越南组装而已,真正生产的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供应网络。
所以越是向东南亚转移,越是在以中国为中心的效应网络,结果越是整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制造业网络,弹性更好、专业化程度更强。
向这个网络之外的产业转移,变得更加困难。
那第三个可能呢?就是出现了某种我们今天还无法想象的技术变革,整个世界产业面临下一轮大洗牌。
那个话题,也许最后一届跨年演讲,我们会提到,现在不知道。
听完施展老师这一套分析,结论来了,中国是这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终点站。
我们刚才问,中国经济有没有可持续性?
刚才我们把这个脑洞打开了,答案中国不是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其中一站,而是最后一站。
第七部分:枢纽脑洞
2018年,就快到了。我们来问第六个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会不会赢得一个良性的全球空间?
这个问题特别重要,因为我们前面讲过,都是中国好,中国牛,中国了不起,中国空间很大,这是一个地球。
你要活,别人也要活。你一路都在变更大,别人不就会觉得你威胁吗?我们的生存空间在哪里?所以中国能不能找到自己未来的全球角色,什么意思?就是缺不了我们的地位。
施展老师在《枢纽》里面,提到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中国一直是世界秩序的自变量。”
什么叫“自变量”?就是它一变化,系统就变化,它的变化是参与到系统的生成和演化中的,这种大块头的因素,就是自变量。
这几年,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个报道,中国经济是有软肋的,我们买什么什么贵,我们卖什么什么便宜,我们花了冤枉钱,但是消费力受到了阻碍。
但是你有没有反过来想一个问题,我们买什么,什么贵,说明我们不买什么,什么就便宜,那卖这个东西的人,咋过?我们卖什么什么便宜,我们要是不卖了,它就变得越来越贵。
那要买这个东西的人咋过?所以你看,缺不了。这就是中国的自变量地位。
所以我们刚才提出来的那个问题,中国的全球角色,它不是我们争来的,抢来的,要来的,是我们通过纸面作业分化来的,不是,它一定是世界对中国的一个需求。
把我们塑造成了这个角色。
未来,我们和第三世界的兄弟之间,我们和发达经济体之间,我们和强国美国之间,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过去我们理解特别简单,就是我们很弱,他们很强,我们追。
我们只是一个追赶者,但是,今天,施展老师这本书在提醒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世界演化的一个群种,就是非洲。
非洲二战后的故事,二战之后,非洲的穷兄弟国家,纷纷独立。
说实话,刚开始日子比较好过,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非洲是原材料出产地,而西方的经济,战后恢复和发展,需要原材料。
需要经济腹地,所以西方可以直接带动非洲的经济发展。
50年代,60年代,都不错。
但是麻烦来自于70年代。
大家知道,1973年,有石油危机,西方经济变得不行了,所以非洲经济,也就垮下去了。
但奇怪的事情紧接着发生了,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又开始起来,就是里根撒切尔那一年改革,西方经济进入创新经济,但奇怪,非洲经济并没有因此跟着起来。
恰恰相反,我们知道非洲最严重的内战、政变、屠杀、饥荒,几乎都出现在那十年。
奇怪,为什么西方的发展,没有带动非洲呢?
其实想来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西方经济进入创新经济,进入第三产业,70%以上的产业,都是第三产业,它对原材料的需求没有原来那么大,所以它对非洲的带动作用,就没有原来那么强。
所以,世界就出现了发达国家和穷国欠发达国家之间的一道裂缝。这个裂缝谁来补?发现中国可以补。
所以,《枢纽》这本书里,提出来一个非常有魅力的概念,叫全球经济体系的双循环结构。
就像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一个8字,上面一个圈,下面一个圈,下面一个圈,形成了一种循环。
那些穷兄弟,穷哥们的国家,有原材料没关系,通过中国提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那根拔河的供应链,把这些原材料放到中国,由中国这个制造业中心,把它变成制成品,然后投放到全世界。
这是这个8字的下部分循环。
8字还有上部分循环,西方国家的创新能力、资本、第三产业的服务能力,再投放到中国,让中国形成更好的基础设施能力和制造业中心能力,然后,再向全球投放,各种各样的秩序。
这就是所谓的双循环结构,听起来有点烧脑,但是我们记住一句话就行,中国制造,正成为世界穷国和富国,最先进的创新国家和原材料国家之间,不可缺少的连接器。
我们是世界的十字路口,是世界的路由器。
也正是这本书的书名所说的,它是世界的枢纽。
这本书里面意味着,还远远不是经济体系这么简单,中国正在参与塑造全球的政治秩序。
这个政治秩序,其实起源于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就是我们都是地球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家族,谁也甭想自己单独好过。
就这么简单,西方国家如果不理中国,自己创新,自己富庶,是不可以的,因为贫穷、战乱,恐怖主义这些东西,是没有国界的。
2015年以来,经过难民事件之后,大量难民去了欧洲。
欧洲既挡不住他们,也没法融入他们。
这是2015年以来,不完全统计,在欧洲发生的事情。
挡不住,那怎么办?穷地区,中东也好,非洲也好,所有渴望发展渴望秩序的地方。
它必须能够有经济能力,它才能够建立秩序。它的难民才会往外跑,它才没有战乱,西方国家的繁荣和富庶,才能够保全。
这是这个世界非常简单的逻辑。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戴蒙德说:这是过去一个国家衰落,影响的是你自己,现在一个国家衰落,你影响的是全世界所有地方。
所以西方国家最近,也明白一件事情,就是你不想办法输出繁荣和秩序,你就会被输入贫穷和动乱。
所以,中国的枢纽地位,就变得特别重要。
当然你说,有必要非得通过中国吗?西方国家有的是钱,为什么不给中国援助或者慈善,直接援助欠发达国家?不要忘了,这一件事情,一直在发生,一直在尝试,结果呢?
二战之后,西方发达国家一直觉得非洲人,他们缺资金,所以发展不起来,于是大量的低息贷款过去,我看到一个惊人的数字,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国家注入非洲的资金是两万亿美元,结果呢?
非洲继续动乱。后来他们觉得教育很重要,医疗很重要,社会制度很重要,西方想给的一切,都曾经给过去,结果怎么样?非洲依然在战火中。
好,你说这是政府和政府之间的救援,可能效率不高,会被一些贪官污吏中途结盟,那民间的慈善总有帮助吧?
比如说一个西方的歌星,举行一场演唱会,然后募集一些门票钱,买十万顶蚊帐发放到非洲,这总是地地道道的善举吧。
那结果会发生什么?
非洲很多疾病来自于蚊子的传播,像疟疾。
你要知道,在非洲某一个小镇,可能有一个蚊帐的生产商,它规模不大,一个礼拜生产500顶蚊帐,但是它养活了十个工人,这十个工人,每个人还有十几个亲戚,就是靠着每周几百顶蚊帐过活。
现在十万顶蚊帐,向非洲免费分发,这个蚊帐厂一定倒掉,这后面的工人肯定失业,于是非洲人更加需要依靠援助,这还是在说蚊帐。
粮食就更典型了,每年从美国运往非洲的粮食,大概几百万吨,免费发放,好事吧,但是你想,非洲当地的农民怎么办?
他们生产出来的粮食想要卖钱,再便宜也不可能是免费的,所以在免费西方援助粮食的冲击下,他们只有破产,这些农民只能更加依赖于援助,这就是过去几十年在非洲和西方之间,反复发生的事情。
不是说西方没有善良的愿望,而是这个善良的愿望和初衷,反而摧毁了非洲的经济。
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是欠缺一个枢纽,就是中国这样的枢纽,中国它才能把一个所谓的援助过程,一个简单的援助的动机,转化成在当地可繁衍,可迭代,可次生长的具体的经贸过程。
过去一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几百亿美元,这已经是非洲最大的外来投资,中国。
但是我们不全是援助,我们在建造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刚才我讲了,这些基础设施,把非洲的人口、村镇、劳动力和资源,连接到全球网络当中。
让当地人可以发展出活色生香的自己的产业,这就叫具体的经贸过程。
这才能把非洲和全球连接起来,这才能在非洲建立起他们渴求的政治秩序。
所以什么叫经贸双枢纽,西方通过中国投放秩序,欠发达国家通过中国分享繁荣,这样的地位,谁能替代?
我们可以把这个视野继续放大,其实不仅是现在,历史上一直是这样。
发生过一件事,这个人叫左宗棠,收复过新疆。
这是19世纪中期的事。那个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叫阿古柏的人,占领了新疆,慈禧太后和左宗棠一商量,我们要收复。
兵我们有,钱从哪儿来?通过欧洲市场来。
通过汇丰银行。汇丰银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它不是靠储户的存款,而是在8000公里以外的伦敦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筹集的。
以什么做担保?用大清帝国的海关税收。
我们看中国,自古以来,在大海和陆地之间,自古以来,我们就扮演了这样的位置,这样的角色。
在古代,大陆通过丝绸之路和中国互动,大陆是秩序的生成线,然后以中国为枢纽,向海洋世界投放秩序,海洋是秩序的传播线。
但是今天,这个过程反过来了,海洋世界是秩序的生产线,反过来通过中国这个枢纽,向大陆,向欧亚大陆那些动乱地区,投放秩序。
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枢纽的地位。
这是我们这场演讲,想回答的最后一个问题,中国的全球角色是什么?
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脑洞,叫枢纽脑洞。
特别感谢施展老师,在2017年,给我的这个脑洞,他写了一本书,叫《枢纽》。
今天,此刻,在2018年,即将到来之际,这本书,在时间的朋友第三届跨年演讲全球首发。
现场的朋友,扫描二维码,电视机前和看直播的朋友,你们将成为全球这本书的第一批用户。
施展老师围绕这本书的精华,还做了一个知识服务产品,叫《中国史纲50讲》,在得到App上独家发布。
让我们的用户,比不是我们的用户,更早提前看到有价值的内容,这次我们又做到了,谢谢各位。
2017年,这个时刻,最后这个时刻,其实我经常在想一个年份,1776年,1776年的英国,当时的英国,其实在欧洲大陆很不受待见,因为国王不像国王,百姓不像百姓,普通人动不动还能搞一个爵位干干,你像法国那才是强国的标准,国王有国王的样子,贵族有贵族人的优雅,所以当时英国人在欧洲抬不起头,一直到1776年。
两个人,第一是瓦特,他在这一年改进了蒸汽机,随后引发了工业革命。
第二位,是亚当·斯密。他在这一年出版了《国富论》。
这本书不仅奠定了经济学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重新解释了英国正在走的道路。
在英国乱七八糟的现实当中,他提出一个全新的模式,全新的未来,全新的道路,以及一个全新大国的全球角色。
这些问题,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必须要接着做下去。
不仅是《枢纽》这本书,我们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责任,为什么?
因为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思考好,很多问题,我们具体的问题,都没法回答。
还记得这一场演讲,我刚开始提的问题,阶层有没有固化,你的孩子长大了,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去上本土学校,还是国际学校?你创业小有成就,你是要移民呢?还是要留在国内呢?你有了一点钱,多少配置在国内,多少放在海外呢?你对这个国家,有没有信心呢?
不管你原来是怎么想的,2017年到了最后的时点,让我们带着中国式机会的视角,重新启动对所有这些问题的思考。
在思考中,各位时间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进入2018。
第八部分:人生算法
新年好,新年拍个照。
用VIVO手机。
让我看到你们,好,谢谢各位。
不能光拍照,还要发个微博,今年微博给了我很多流量的支持。
微博的高管,也在我们的现场,这些年多谢关照,借信念祝各位和VIVO大吉大利,也不能光发微博,也要发个红包,得到APP决定掏红包。
从现在开始,您要是坚持三十天,连续登录得到,我们将给你发个红包。
你说多大的红包呢?反正肯定比马爸爸发的春晚红包要大。
好吧,刚才三个半小时。
我们讲了我的忧虑、我的问题,开出了六个脑洞,得出了六种回答。
然后,也从中看到了中国世界。
但是说实话,机会这个东西,咱们不能卖鸡汤,机会这个东西,能抓紧的一定是少数,一定不是所有人。
那什么样的人,一定是别人在空想你实干,别人放纵,你像我一样,穿上了西装,自律,这是我今年很大的变化。
别人在跨年的时候,看歌星演唱会,但是,我们呢?
我们看跨年演讲。
每年12月31号的时候,总是有些观众要看其他卫视,还有一些观众要看深圳卫视。
这就是为什么机会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原因。
下面我们说的话,真的是只跟少数人有关。
也只有少数人听得懂,也只有少数人有用的话。
这就是2017年,我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升级。
这个升级,我称之为叫“人生算法”。
什么叫做人生算法?
其实它对应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我们管它叫规律。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长大到大,是不是都在寻找那些客观规律啊?
我们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傻子,但是,世界总有哪些深藏不露的,金光闪闪的东西,叫做规律,规律是恒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躺在那等我们发现的,所以我们一生的努力,就是要得到规律。
我们为什么那么渴望得到创业导师的指点,我们为什么渴望得到硅谷大师的加持,因为我们觉得他们掌握规律,而我们没有,所以这是我们过去一代人熟悉的基本规律。
但是今天带着2017年,我自己非常重大的认知升级,给大家推荐一个新词,叫算法。
算法不是规律,它没有什么客观性,它虽然来自于事实,它在搜集事实和数据。
但是一旦进入算法之后,它是不断的在自我迭代,在内部运算,最终输出一个结果,但是请注意,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这个过程,可以不断的叠加,不断的逼近世界的究竟和真相。
算法的人生,是不太相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律的,算法的人生,只相信不断迭代的过程。
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人生的根本,为了说明这个例子,我想跟大家问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我的一个朋友叫喻颖正。
去年问我,把我问傻了,今天我转过来问大家。
假设,现在有两个按纽,红色的这个按纽,你要是按了,直接给你一百万美元,一百万美元,拿走,花,随便,还有一个按纽,你按下,你选择它,有一半机会,你可以拿到一亿美元,但是还有一半机会,你什么都拿不到,在座各位心里想的,你要按哪一个?
红的,蓝的?
不管你要哪一个,我都知道,你的答案可能不对,为什么?
因为你刚才权衡了一下,直接拿红的,拿走一百万美元,因为落袋为安。
这不是个小数。按第二个,拿走一亿美元,因为万一成功,从此就成了人生赢家。
所以这两个按纽,是选择的风险偏好问题,但其实这个问题,不是这个答案,只要你觉得我在赌这个,还是我要那个确定的,只要你这么权衡,你就都错了。
这个问题,是有唯一正确答案的。
应该是按这个。有一半机会,拿到一亿美元的蓝色按纽,按下去,这是唯一正确答案。
你会说不对吧?万一按下去没有了,什么都没有,我的小心脏,我受不了,我回家老婆骂死我。对,如果你选了这个,直接上去按,当然就没有。
你选它,然后你思考一个问题。
我有没有别的办法按它,一亿美元,有一半机会能拿到,现在我们提两个方面,你自己琢磨。
第一,你找一个你还算有钱的朋友,你告诉他,咱俩关系不错,今天我们有一个机会,按一个按纽,有一半机会,能拿到一亿美金,是不是好机会。
你说咱俩哥俩好,我愿意跟你分享,现在你给我一百万美金,我就跟你一起去按,按着一亿美金,我分你一半,听懂了吗?
一百万美金,先落袋为安,然后跟别人分享,你还有机会拿到五千万美金,这是一个办法。
这总比你直接拿一百万美金要强吧,这是一个方案。
还有一个方案,你直接到银行,投资银行。
或者是懂金融玩法的一个富人,你跟他说,我现在有一个机会,能够按一下,有一半机会拿到一亿美金,这是一个选择权。
这个选择权的市场估值,按概率说法很简单,就值五千万美元,这个五千万美元的选择权,我愿意打个折卖给你,比如说两千万美元。
你看,这是确定性的两千万美元,总比这个确定性的一百万美元要强,这是第二个方式。
你说,怎么会有这样的傻子呢?愿意花两千万美元买你这个机构,这不是傻子,这是全世界玩金融的人的一种思维,概率思维,一亿美元,一半的选择权,这个选择权就值五千万,只要低于这个价格,就有机会成交。
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算法的含义。
什么叫人生算法?
就是当我把同样公平的选择机会,放在很多人面前,不同的算法,得出不同的结论。
刚才我们举个例子,其实就是算法迭代的过程。
有的人,只要眼前的,这是最粗浅的算法,有的人,虽然引入了风险意识,但是风险的控制没有,所以这个算法也并不高级。
后来我们给大家讲的两个例子,实际上一个是引入了风险的分担者,一个是引入了市场机制,当然这个算法,还可以不断的迭代升级,同样这个机会,在金融或者概率思维的玩家手里,可以变成越来越多的钱。这就是人生算法的力量。
所以结论来了,什么叫算法?它不是规律,它是你用一种不断迭代的机制,提高自己达成目标的概率的过程,这叫算法。
其实我们稍微深想一下,刚才我们给大家一个选择,它是一个障眼法,人生哪有什么一百万美元,按了就拿走这种事,不可能。
就算你是一笔,一百万美元财产的唯一继承人,你也得表现得让你爹妈愿意把你名字写遗嘱上才行。
你至少得孝顺,这也得有最起码的算法,你才能拿到那个钱,所以人生一切结果,本质上都是一个概念问题,没有什么确定的一百万,两百万。
我们面对的其实都是第二种选择,任何好事,都只是个可能性,请用你的努力,你的实践,更重要的你的算法来逐渐逼近它。
所以有一本书,中信出版社委托我推荐,今年在美国大火,《原则》。
电子版刚刚上线,我的人生,就是算法的人生,什么叫做用算法来控制自己,来迭代自己,来接近成功。
人生一切的结果,是最好的算法。瑞·达利欧前一段时间来中国,只接受了一个记者的采访,就是得到,得到总编辑李翔,对他进行了采访。
这些人,是我在今年跨年演讲当中拜访过的人,感谢这些人。
沈南鹏、柳青、左晖、宿华、张旭豪、陈劲,这些人,李翔会写成报告,这些报告完整的概述了他们对于2017年商业世界的思考,该说的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如果你错过这些报告,我不知道你错过了多少,今天早上更新的《李翔知识内参》,全部免费分享给大家。
我们还是回到人生算法,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发现,除了瑞·达利欧,很多成功人物都过这样的话。
查理·芒格说过,当成功成功概率很高的时刻,最大的赌注,而其他时间按兵不动。
那就OK,这一句话你要听不懂,就看巴菲特的原话,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如果你还没听懂什么是算法,我的朋友喻颖正,还给了一个公式,叫人生成就等于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
如果你还没懂人生算法,我就说一句大白话,所谓人生算法,就是找到那种不断重复,永远重复下去最基本的套路,这就叫算法。
像我这样,每天早上说60秒话,容易吗?
坚持它,抓住它、重复它、强化它,像找到一个最小的雪球一样,找一个最长的路,不断的去滚它,你坚信,总有一天,会成功。
就这么简单,这就是人生算法,没有什么规律,一切都在你不断迭代的过程当中,一切美好自然会呈现。
大家去想,我们的跨年演讲,这刚刚是第三届,如果我们一直坚持,一直坚持,十八年,到第二十届跨年演讲的时候,它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形式?
我们就一直迭代,然后拭目以待。谢谢!
什么是算法?
2017年,算法的力量,是足以带领我们穿越光阴,把一切软肋变成了铠甲。
什么是算法?2018年已经开始,朝阳马上就要升起,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全新的时光和沐浴的恩宠里,我们即将散去,每个人拿着自己各自的人生算法,再运算上一年,迭代上一年,明年,时间的朋友,第四届跨年演讲,我们再聚在此地的时候。
我、你、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说一句话,这句话是木心先生说的。
叫“岁月不饶人,我又何尝饶过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