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0 字预计 7 分钟
001
面对俗世中太多的诱惑,必须有所断舍离,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干大事。
我在一个群里说,想买一个平板作为生产力工具。有一个人说,平板怎么可能作为生产力工具,不就只能看爱奇艺更香吗?
我的回复是,我手机里面没有一个看电视剧、听音乐、看新闻的 APP。
工具它就是简简单单的工具,用好了就是生产力工具。
之前剽悍一只猫说,你要把手机想象成挣钱的工具,每一次亮屏都会给你带来财富收入,所以有必要考虑,每一次点亮屏幕要有目的性,不要太过于随性。
说回断舍离,先从简单的断舍离开始,你手机上有哪些 APP 一周没用的,果断卸载掉。也可以和我一样,卸载掉所有和生产力无关的 APP,给自己一个尽可能没有诱惑的环境。
002
碎片化收藏、碎片化学习很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满足,以为收藏了就是学习了。
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已经把我们的时间扯的稀碎,我们生存在这个大环境当中,就必须去适应。
在你的认知里面,应该逐渐弱化,碎片化的概念,因为随时随地都是碎片化。
就像现在你还在乎 4G 吗?不会,因为四处都有,是一种默认状态了。
你要确保,每一次手机亮屏都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随性的打开,每一次的输入(看书、看手机、学习等)一定要有笔记,一定要有输出。要有明确的目的,为了输出而去输入。
只有这样,你才能在通勤的路上、买菜的菜市场上、厕所的马桶上,都能够学习,而且是有目的、高效能的输入。
003
安静静,静心下来沉淀内容,机会来的时候才不会慌张。
歌手一夜成名,背后很多不为人知的原创积淀,只是没有公开罢了,一首歌火了后,签约公司需要发专辑时,你可以自豪的说,我这里有 500 多首原创,你可以选一些发专辑。
004
以其花时间去研究怎么追谁,还不如投身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值得追求。
005
用别人吃饭的家伙,作为自己的流量引擎
关于京东图书的故事是 2021 生财日历共读营 写书哥 分享的:
大概十年前,当当是网上书店的王者,大家默认买书去当当。这是冲进来个鲨鱼:京东。刘强东下了死命令:3 年不赚钱,也要把京东图书做起来。
价格战开始了,京东那叫一个狠啊:打 8 折以后,再满 100 减 50 ,直接减钱,真正的亏本赚吆喝,一下子把当当干蒙圈了。
很多大出版社不愿意跟进,因为打破了图书的价格体系,后面很难收场。
但全国 500 多家出版社,你不给京东供货,别人给。同类书很多,相当于无形中少了很多销量。
最后没办法,大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这些)被迫跟进,一下子京东开始做全品类图书,用了几年把当当超过去了。
作为出版人,我是高兴的,因为折扣低,很多可买可不买的读者也下了单,提升了图书销量。那京东就是冤大头么?当然不是,他根本就没把书当做利润产品。
京东的目的是,利用图书引流,卖一本书亏几块钱,但是留住了老客户、吸引了新客户,这个成本相对于投放广告,便宜多了。
京东硬生生把出版社吃饭的家伙,变成了引流产品,最后靠卖家电赚钱,高啊!
以下是我经历的类似问题:
我们家在做跨境母婴店,主营业务是进口母婴产品(奶粉、尿不湿、营养品等)。
本来没有打算上玩具类产品。但是突然隔壁开了一家专门买玩具的店,其实我们品类之间并不冲突,他卖他的玩具,我卖我的母婴品,在一条街,有时候反而可以互补,彼此引流。
但是突然有一天他莫名其妙在玩具店上尿不湿,这个品类放在专门的玩具店,确实有点突兀。后话,他们这个业务没做起来。
我那会就是京东这个思路,给他来个降维打击,用你养家糊口的家伙,作为我的流量引擎。
我就开始布局玩具,几乎按成本价买,因为说实话,婴童类小玩具真不挣钱,10 块钱的玩具,按 50%毛利润算,也才 5 块钱毛利,只能闹着玩。
但能因为玩具留住、转化一个奶粉客户或尿不湿客户才是最大的利润。
后来听很多小区带孩子的老婆婆们说,我们玩具的价格是隔壁店的一半,比如他卖 30 块钱的玩具,我们才卖 15 块钱,成本价也就7.5 左右。我瞬间笑出声来了,没想到他们定价如此之高。
我并没有吃亏,反而引来了一群进店的流量,至少增加了我店铺里面母婴产品的曝光,只要你进来了,毕竟是带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衣食住行产品,都会有好奇心,随便看一看,逛一逛,那我们就可以聊聊、加加微信,后期慢慢转化,
但是玩具店就不一样,普通家庭你见过几个家长愿意陪孩子随便逛的,都是卖完快速逃离,不是吗?
所以哪怕我一个玩具亏几块钱,这事儿也值得干,购买流量本身就需要费用,但用成本价的玩具,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了。
006
你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某一个产品,应该是能够持续做出好产品的能力。
一个人创业失败了无所谓,只要信任度还在、激情还在,会有一群朋友支撑着你前行,依然可以东山再起。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降温,投资人也变得理性,理性的标准就在于,之前投产品,现在投人。
007
做toB一定是说通客户,而不是用户。怎么区分客户和用户?
给婴儿买个奶瓶,父母是客户,婴儿是用户。
008
流量是流不住的,而用户可以。
朋友圈好友需要定期清除,过滤掉无效的人,去吸引有价值的进来,清洗无数次后,留下来的就是你的精准用户了。
009
孩子长大的过程,不只是父母给予孩子的过程,也是孩子反向促进父母成长的过程。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心灵进化的一次体验。
010
红忠哥的专业,我借鉴了,收益不简单。
不知道红忠哥的,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他是开律师事务所的,在帅张的星球作为邀请嘉宾,免费回答各位球友的法律相关问题。
每次红忠哥回答大家的法律相关问题,评论区刷屏「专业」
从态度上说,他把每一个问题,都当成自己真实的业务案件来处理,特别用心。
一个外行怎么就认为他专业了?更何况好多东西都没看懂,就觉得人家专业。
每次回答都是标准化,结构性思维框架就给人感觉非常专业。
一、基本案情;二、基本诉求;三、法律建议;四、相关法律法律……
加上某便签的排版,小标题加粗,不看内容,看排版,就觉得专业。
好比链家的人都是白衬衣+黑西服,标准统一,第一眼就感觉很专业,值得信赖。
我把红忠哥这种对事的态度和做事结构化的思维方式用在自己的工作中。
不管是大小 bug,哪怕已经解决了,大家都翻篇了,我会在深夜按照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写复盘。
一、问题描述;二、排查过程;三、解决方案;四、如何规避……
然后用某便签排版整齐,发到群里,群里除了有技术人员外,也有商务人员当然也有领导。
商务人员看不懂内容,但是看排版就觉得你这个人很专业。
领导会觉得你很负责、善于总结,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用这样一种积极、「专业」的态度,不管是商务也好、领导也罢,就特别希望我能出面去解决问题,就觉得你很专业。
大家对你贴上「专业」的标签以后,我相信未来在有新的发展机会和机遇时,领导们一定能第一时间想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