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参与了每周读书打卡群,第一本书就是卡耐基先生的畅销书《沟通的艺术》。这对我来说是个突破,之前只爱看文学与哲学类不经世致用的著作,较少看社会学以及工具类书籍
看完这本书之后,甚至怀疑头马的创建历史以及会议流程的设置是否与卡耐基先生有些许的关联,毕竟都发源于美国。
作为一名演讲俱乐部的会员,这本书可以作为入门的课程进行学习,因为它从多维度指引你怎样去做好一篇演讲,获得充分的锻炼。而俱乐部给我们提供的平台,正是实践的舞台,每一次备稿,从盲目练习到有的放矢,会有更多的收获。
“在事业上获得重要成功的人除了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种生存的技能——善于讲话,善于转移和改变他人的思想,善于推销自己和“出售”自己的意见。” 这正是我们学习演讲的目的,并不只是在舞台上绽放,而是真正将学到的说话方法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获得更幸福、满足的生活。而对于演讲本身而言,在我们讲话的时候,更重要的是鼓足勇气,培养自信,积极准备,像常人一样心平气和地讲话。切不可落入那些无用的“演讲技术”的圈套。但像平常一样讲话绝不是随意进行,更需要充足的练习和准备才能获得的一种境界。
更多的训练才能让你每次上台讲话都能淡然自若,就像是在餐桌上和朋友叙旧的感觉一样。在加入头马之后,我也获得了这类的心流,能够站在讲台上讲演,享受演讲所带来的无穷快乐,并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多么高兴、令人满足的事。我的目标是在任何情境下,都能够站立在众人面前,娓娓道来。而在每次演讲的过程中,随之增强的还有越发强大的自信心,让自我的情绪渐入佳境 ,逐步对个人的性格与状态造成影响,这是我自己真切体会到的。
做一次成功的演讲,必定不是演讲者在舞台上自high,最重要的是了解听众需要听什么,坐在你台下的听众群体会对什么感兴趣,这是演讲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目前俱乐部备稿都采取逐字稿的形式,而在这本书中我学习到 ,为了保护自我 ,以免在舞台上脑袋一片空白,甚至陷入稿件记忆的陷阱里,毁掉演说的效果, 在正式演说的时候,我们需要适当的弃稿,我们平常说话都是出于自然习惯,绝不会去挖空心思细想每个词、每句话该怎么说。我们随时都在思考着,等到思想清晰明澈时,便会像呼吸空气一样,不知不觉地自然涌出。 日后我也当逐步培养思维能力,在舞台上更流畅的思维,是需要每次演讲都需要加强锻炼的。我们尽管可以逐字背诵讲辞,但是一旦你面对听众时,很可能会将之遗忘。即使没忘掉,将它们从口中吐出恐怕也十分机械,因为它不是发自我们内心,只是出于记忆而已。当我们私下与人交谈时,总是一心想着要说的事,然后就直将之说出来,我们也并不会去特别留心每一个词句。这种做法可能会遗忘一些要点,显得有点散漫,但却更富有人情味。
正如若干年前查尔斯·雷诺·布朗博士在耶鲁大学所做的一系列令人回味无穷的演讲中所说的:
深思你的题目,至其成熟,况味横溢再把所有这些思想写下,寥寥数语足够表达概念即可把它们写在纸片上——像这样将资料整理就绪时,这些松散的片断便易于安排和组织了。
为了使我们在台上侃侃而谈,我们需要的是谈论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热衷的题材,而不是旁征博引的说一些让人食之无味的大道理,引入自己的故事会更吸引读者的注意。这些事可以是早年的经历,可以是自己的嗜好,或者一些信念,热情才能更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高明的讲演者热切地希望听众能够感觉到他所感觉的东西,同意他的观点,做他认为他们该做的事,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忧苦。他以听众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演讲的成败不是由他来决定——它要由听众的脑袋和心灵去决定。 在我日后的演讲中,应当留意不去说太多的概念化的东西,减少说空泛无趣的大道理,而是去发掘自身的独特思路与感受,融入自身经历作为佐证,估计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增加话语中细节的描述,注意语音语调动作的运用,为了让观众更印象深刻,更多运用图像化的语言。每个句子中必须包含一个事实,或专有名词,数字或日期,尽可能让自己的语句更明确具体。加上深切信念带来的热情与活力。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演讲中我们需要和听众加强链接,考虑所有人都有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更多使用代名词“你”而不是“我们”,用一些技巧让听众参与其中,比如提问题等,更好尊重听众,放低姿态。在这里引入书中介绍的“魔术公式”,一开始便把你要讲的主题以实例的形式告诉听众,通过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你希望传达给听众的意念是什么。接下来则以详细清晰的言辞表明你的论点。第三,陈述缘由,也就是向听众强调如果他们依你所言去做,会有什么好处。 假如你的开场白能回答“五个W”和“一个H”中任何一个问题,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如何(how)”。你便是在运用最古老的沟通方式引起他人注意——就好像说故事,“很久以前”,这是引发孩童想像之泉的神奇字眼。与主题有关、措辞又十分具体生动的细节描述,能使你所举的例子栩栩如生,让听众感到如临其境。 另外切记字词应该通俗易懂,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考时,要像一位智者;但讲话时,要像一位普通人。”假如你不得不使用专业用语,就得先详细说明一下,并确定每个听众都明白那些用语的意思。尤其是碰到一再使用的关键字,那就更得了。
当你需要做说服性演讲时,首先需要找到你们的共同点,再逐步切入到希望对方做到的事情,如果一开始就进行批判,很容易招致听众的抵触心理。假如你的目标是在说服听众,请记住,鼓励大家的情绪要比引发思考有用得多。都有一个共性——需要得到他人的爱和尊重。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份价值意识,他们希望被看重,希望维护自己的尊严。如果你伤害了这些特质,你就永远失去了这个人。因此,假如你用自己的爱和尊重对待一个人,不但能使他变得茁壮,他也会以爱和尊重回报你。 就像佩里教授所说的,向你的对手显示你的意见和他信仰的某些观念很类似,他便不会拒绝你的意见了。这个方法一般不会引起对方产生对立的情绪和意见。
在准备即兴演说时,更需要多加练习,培养站着思考的能力。随时做好需要即兴谈话的心理准备。即兴演讲的能手,平常就常做练习,这样其实是“非即兴”的了,因为事先都稍有准备。 即兴演讲的时间通常很短,所以要尽快决定你要用的材料,以配合当时的情况。演讲的第一分钟很重要,立刻进入举例阶段,
(1)你不用再为措辞大伤脑筋。因为来自经验的东西,描述起来比较容易
(2)你马上可以进入演讲状况,忘掉“第一分钟的虑”
(3)吸引听众的注意。就如我在本书中所讲的,来自实际生活的例证,绝对可以立刻吸引听众。
至少有三个方向可以作为你谈话内容的来源:
第一是听众本身。请记住,这是最简易的方法。讲一些与听众有关的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都做些什么事,尤其对社区或人类有什么贡献等。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第二是场合。你当然知道这个聚会因何举行?是纪念会?颁奖典礼?年度聚会?还是政治性聚会?
最后,假如你在这之前曾注意听讲,提及或赞美其他演讲人也是很好的材料。凡是最成功的即兴演说家,他们讲的都真正是即兴而起,与现场状况有关的。如听众、场合,或其他演讲人的说法等,其贴切有如手与手套一般。他们的东西是特制品,是专为这个场合而做的,因而成功是预料中的事。
“ 即兴而谈,非随兴而讲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兴谈话并不是信口开河,琐琐碎碎讲些毫不连贯的东西。你仍然必须把所要传达的意思,很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你所举的例子要能符合你的中心思想,而且假如你讲得很热忱,便会发现这种没有经过事前准备的演讲,其实更活泼、更有力量。
好的演讲首要的条件就是:沟通感。作为演讲者,你一定要让听众感觉到,有一股信息从你的脑海及心中直接传达到了听者的脑海与心田。这也正是我想花大力气去锻炼的。现代的听众,有怎样的嗜好呢?他们不管是仅有15人的商业聚会,还是上千人齐聚一堂,都希望演说者能像在私底下聊天时那般直截了当地说出他要表达的内容。相应地,就演说态度而言,他们也期望演讲者能如正同听众私下交谈一样那般亲切。 当然力度要更大,如何才能学得这种既要提高嗓门而又显得自然的演讲技巧呢?唯一的方法就是练习。在练习时,若发现自己的表达有些矜持别扭,就请停下来,并在心里毫不留情地对自己说:“呀!哪里不对?快点清醒!要有人性,要自然一点。”然后假想你从听众中挑出了一个人——也许是坐在后座的人,也许是听众中最不专心的人,并同这个人闲聊了起来,同时想像他问了你一个问题,你现在正在回答他,而且你是唯一能回答他问题的人。他若是站起来同你说话,而你也回应了他的话。通过这个练习过程,必然能立即使你的讲演更加平和,越来越像你平日与人交谈一样,显得更为自然,更加直截了当。自然,是要把自己的意念用全副精神完整地表达出来。还有一点不要忽视,一个好演说家绝不会认为自己的词汇已经用尽、无法扩充,已经无法再使之具有更加丰富的想像,也无法找到更完美的表达形式,也无法使其表达的效力再增强一些。作为一个优秀的演说家,这些恰恰是你要精益求精地去追求并加以自我砥砺的。
后面本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情景,例如如何颁奖,如何串场,如何发表感言,都值得细细学习。
总之这本书使我获益匪浅,通过写读书笔记也更加加深了印象,这是一本演讲小白入门的必备书,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