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从需求层次论而言,即是从生存到生理再到精神性的满足,当然,螺旋式的阶梯式上升或者说阶层式跨越也是可以用于此的,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当下,生存不在考虑之列,生理会被调剂改变,精神倒是最被关注的了,这就看到了不断异化的所谓的情绪价值的提供,似乎精神满足变得最为基础了。
一辆靠穿着保时捷跑车外衣的电车,就像至今还存在的“高仿大牌”的日用品一样,满足了生理和精神的需求,但这款电车的操控性却危及了生存,所以才会让营销“大师”陷于他无所谓的尴尬,但总会有更看重情绪价值的“勇于吃螃蟹的人”。相较而言,食品这个快消领域,饥荒年代已成为过去式,生理需求已被各种“林林总总”的工业制品搞得“奇奇怪怪”,也可以反过来说,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生理需求,当然也为了牟利,食品安全倒成了“只要不出事就没事”的问题,这就和那个电车一样,消费者成了“试金石”。继可口可乐,当麦当劳快餐进入大陆的时候,标准化提供了安全保障,没有特供更是提供了“牢不可破”精神保障”,当然消费场景的改变也提供了情绪价值,现在的中餐连锁只不过还是在复制这种模式,毕竟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在生存和生理上如果没有到“斤斤计较”的地步,更多的情绪价值的提供还是这些从业者的强项了,毕竟,如“初恋般的爱”谁能顶得住啊?
农产品的深加工是农业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但这个环节总是遭到质疑,毕竟,曾经的“大事”太多了,让消费者余悸未消,杯弓蛇影,当然,就西贝事件而言,最初的牢骚是中肯的,挂羊头卖狗肉,故意模糊菜品加工方法,是“太恶心”了,不过,这个本也只是简单的情绪出而已,没想到却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看来,消费者的精神层次是“百花齐放”的。这也让西贝会错了意,拼命地继续提供精神价值妄图平息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