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市场分析
♢ 盈利模式
♢ 产品定位
♢ 用户需求分析
♢ 功能结构
♢ 交互设计与功能体验
♢ 竞品分析
♢SWOT
♢ 结论与建议
一、市场分析
应用商店是Android 用户获取手机应用的主要渠道,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手机应用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 Android 应用商店用户量和活跃度均有较快的增长。比达咨询数据中心的手机 APP 用户行为监测系统分析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的Android应用商店app top10日均活跃用户方面360手机助手第一,应用宝第二,百度手机助手第三,第四第五分别是91助手和豌豆荚。
在百度收购91助手的分水岭之后,应用分发市场逐渐成为“巨头的蛋糕”,百度91、腾讯应用宝、360手机助手占据了大部分的应用分发市场。豌豆荚、PP助手、安智市场、威锋网们份额开始缩水。考虑近期其他的各大商店没有特别大的变动,所以在各商店相对用户量大致不变的情况下,新的排名应该为360手机助手、百度手机助手,应用宝、豌豆荚。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达咨询1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中,91手机助手和豌豆荚的用户粘性最高,单此运行时长分别为第一第二,360手机卫士紧随其后。
二、盈利模式
与google play和IOS的app store不同的是,国内的应用商店,都只提供免费的软件下载。
下面对比图,是google play和国内典型应用商店的首页:
与google play相比,国内的应用商店多出了推荐内容和广告栏。这也是国内应用商店的盈利模式之——软件推广。通过广告或者竞价排名获取利润。另外一个大的部分就是与游戏厂商分成合作,这点和google play 类似。前后者的比例大概在4:6。手游一定会是各大应用商店的重中之重。还有一部分就是像开发者收取一定的注册费用,这里暂不展开描述。
三、产品定位
作为国内的最大应用分发渠道之一,豌豆荚的定位是手机娱乐搜索。为用户提供应用、游戏的搜索服务,用最精简的方式,帮助用户更方便地发现和消化内容。
四、用户需求分析
在笔者看来,Android用户,大致分为Geek和非Geek两种。
Geek们一般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会根据自己已知的信息,确定需求,主动搜索、安装应用;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还会去主动去寻找优质的应用,作为体验和学习。非Geek用户,俗称小白,大多数时候,自己没有确定的目标,出于被动接收状态。这类用户占大多数,更多地受到应用市场的广告和排行榜的影响,根据排行榜、应用推荐单来确定自己要安装的软件。这类用户,更需要具有管理功能的软件,辅助他们进行手机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应用,既包括了一般的工具应用,也包含游戏运用。
根据用户的行为特征,需求可如下划分:
1、应用搜索功能
2、应用推荐、应用排行榜
3、优质应用推荐
4、手机优化、管理工具
五、功能结构
六、交互细节与功能体验
豌豆荚首页采取了搜索框+可滑动tab+应用内容的布局,操作十分清爽。向下滑动时搜索框会收起,确保用户可以很在最少的滑动下,浏览到最多的内容。这是一个很用心的设计,前三的几家应用商店都没做到这一点,这点十分值得学习。
应用预览是豌豆荚的独家功能。旨在让用户先预览,再安装。和一般的应用显示界面一样,采用了卡片式的显示方法,界面简约流畅。没有太多的介绍内容,而是至直接用应用预览的方式,向用户传递这个应用的内容。在下拉时,会把安装、分析、返回和搜索等重要按钮会自动提到界面的顶端,用户在读取完内容后不需要滑动到页面顶端也能完成相应的操作。
在内容显示上,豌豆荚的特点是:能看图就不要说话。太多的字数不但会增加用户的时间成本,还会耗费用户精力,减少用户的使用时间。而图片能够给用户最直观的感受,用户可以根据图片去选择感兴趣的应用,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内容筛选,而不是文字阅读上。但也不意味文字就不重要,豌豆荚归类的文字十分接地气和符合用户场景,比如“周末躺在床上刷App”、“手机空间不够用”、“安卓还是原生的好”。以场景归类应用,引起用户心理共鸣,更能提高应用的下载量。
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豌豆荚会提示一些常用的应用比如微信、QQ的比较冷门功能的使用方法。这个功能让人耳目一新。重定义了应用商店——它不应该仅仅是提供内容,更应该去帮助用户去更好地使用它所提供的内容。
其他如自动升级,一键升级、应用卸载等的功能,和其他同类应用差别不大,本文不再赘述。
七、竞品分析
由于百度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应用宝三者同质化比较严重,所以仅以360手机助手作为竞品分析对象。
360、百度,腾讯的应用商店都推出了一系列如资源管理、手机清理、免费wifi,面对面快传等助手类功能,吸引更多小白用户,同时推广自家的其他服务。在小白占主导的市场,助手类的功能的需求很强烈。应用市场与其说是应用下载渠道,不如说是工具箱。应用市场工具化,正演变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在豌豆荚身上似乎看不到这一点,这可能与豌豆荚坚持自己自身产品定位有关,但在功能丰富度的缺失,也使得豌豆荚失去了一部分用户。
在UI设计和用户交互上,豌豆荚不输任何一位竞争对手。豌豆荚下滑隐藏搜索栏和无下边框的显示策略,尽可能多的屏幕用于内容显示。而360手机助手界面展现的内容太繁杂,反而缺少美感。
应用评论是用户下载应用时很重要的一个参考。用户在下载前会看一眼好评差评的数量,再决定是否安装应用。但是在这里的用户真正关心的其实是好评率。豌豆荚很好地发掘到了这一用户需求。用展现好评率的方式,更直观地反映应用口碑。
同时应用评论还是豌豆荚的一个缺陷。用户发表重复评论时,提示用户发表成功(事实上重复的评论,不会被发表),而不是提醒评论重复;再者,用户在没有下载应用的前提下,也可以给应用评论。没有使用过app就发表的评论,毕竟会和实际情况有偏差。应该在检测到用户有安装记录后,才允许用户评论。
推广渠道,这一直是豌豆荚和其劲敌们在竞争上的劣势。应用宝可以利用QQ、微信进行推广,同样地,360手机助手借助360安全卫士,百度手机助手借助百度搜索,三家公司运用自家其他产品巨大的用户数量,可以轻易地争夺更多的用户。相较之下,豌豆荚几乎没有可借助的资源为自己推广,这使其难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八、SWOT
优势(strength)
♢优雅的设计与交互。
♢用户口碑良好,用户粘性较强。
♢提供应用内容最为优质,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推出了豌豆洗白白、亲测可用等功能,保证应用质量。
♢与前三甲的巨头们相比,规模较小的豌豆荚具有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强的执行力,几乎每推出一项新功能都能在时间上领先。
竞争劣势(weakness)
♢豌豆荚没有其他可依附的平台作为推广支持,推广渠道也比较少。
♢豌豆荚的功能略少于它的竞品。
机会(opportunity)
♢移动互联网的繁荣会带来更多的用户,手机用户对应用内容搜索、消费的需求将会变得更加强烈。
威胁(threat)
♢360、百度,腾讯三大巨头们的对豌豆荚不断进行围剿,豌豆荚在这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以小米、华为、联想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正在应用分发领域迅速崛起,正在成为应用分发市场上不可小觑的力量。
九、结论与建议
豌豆荚是一款优秀的产品,继承了创新工场的创新精神,不断令用户们耳目一新。在设计和交互的很多方面,秒杀了其他竞争对手。
但是优秀不代表完美,从功能上看,豌豆荚定位人群为年轻用户。然而年轻用户毕竟不代表全部市场。想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豌豆荚应该争取更多的大龄用户。另外,在助手功能和应用市场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下,豌豆荚是否应该顺应趋势,推出相应的助手功能?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否则人有我无,只能带来更大的用户流失量。
最后,在渠道推广上,豌豆荚是远远落后于劲敌们的,豌豆荚想要长久生存,就必须拓宽自己的推广渠道,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