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据史书记载,虞世南家学渊源深厚,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历仕陈、隋、唐,在三代中都担任重要职务。
《旧唐书》记载,虞世南“性沈静寡欲,笃志勤学”;司马光称,“世南外和柔而内忠直”。
进入贞观年间之后,虞世南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与他同郡的和尚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擅书法,虞世南拜智永为师,深得王羲之书法真传,由此名声更大。之后,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
因此,虞世南也被称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虞世南从小以孝名满天下。
陈文帝天嘉二年,虞世南的父亲虞荔去世,当时虞世南还年幼,“哀毁殆不胜丧”,——悲哀过度,身体受损几乎承受不住丧服。
到了守丧期满,虽然已除去丧服,虞世南却还是布衣蔬食。
到天嘉五年,叔父虞寄“方令世南释布食肉”,脱去布衣食肉。
虞世南守丧长达三年。
陈朝灭亡后,虞世南与虞世基一起到隋朝京师长安,兄弟二人都名重一时,人们把他们比作西晋的陆机与其弟陆云。
当时,杨广还是晋王,听到他们的名声,杨广与秦王杨俊征召的文书一起送到,虞世南以母亲年老为借口,坚决推辞,“晋王令使者追之”,杨广命令使者去追他们。
大业元年,虞世南接连被授为秘书郎,升迁为起居舍人。同年,因母亲去世而守丧。
当时,兄弟虞世基在当朝显赫一时,妻子穿衣都模仿王者,虞世南虽然同他们住在一起,却清贫节俭,不改变自己的性情。
江都之变后,虞世南随宇文化及到聊城。
武德二年,宇文化及兵败被斩,虞世南又被窦建德抓获,窦建德任命他为黄门侍郎。
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灭窦建德后,虞世南被授任为秦王府参军。十月,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并建立文学馆,虞世南被授为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掌诏告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正式被封为太子,虞世南升任太子中舍人。
李世民即位后,虞世南转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当时,虞世南年已衰老,上表请求辞官,太宗下诏不允,升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不受,被授为秘书少监。
太宗器重他的博识,常常在处理军政大事的间隙,召世南在一起谈经论史。虞世南虽然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当政得失,直言敢谏。
太宗曾对侍臣说,朕借闲暇的时间与世南商讨古今政事,“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
李世民对虞世南的认真恳切给予了高度评价。
贞观十二年,年迈的虞世南上表请求辞官归居,太宗诏许。
同年,虞世南在长安逝世,享年八十一岁。
李世民闻讯后为他在别第举哀,痛哭悲伤,下手诏给魏王李泰说:“虞世南对朕忠心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朕有小失必犯颜直谏,而今亡故,朝廷上下,无复人矣!”
虞世南最终得以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