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的。有个玩笑说:
所谓的幸福就是自己的收入总比妹夫的收入多20% ……
关于比较,《把时间当作朋友》里专门有一节:但比较是相对的,相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因此,我们可以轻松的想象:对那些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与其他人比较的结果之上的人来说,幸福和快乐永生永世难以获得,就算偶尔产生了幸福和快乐的感觉都好别人昙花一现,因为总有人会比他们更加年轻貌美、英俊潇洒,收入更高、权利更大,地位更尊贵、财富更雄厚。
很多时候,比较是一个坑,大坑。在干脆点说,比较就是陷阱。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选择无需比较即可获得的快乐与幸福——
然而,比较就是很现实的,比较就是很残酷的,更要命的是——比较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不由自主的。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有些陷阱是我们没办法不掉进去的,掉进去之后还能爬出来,才是真的猛士。
——这也的确是事实。
比如,为了衡量自己的实力或者竞争力,就要对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有充分、深入、真实、客观的评判。虽然大多数人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但很少有人对自己很账户的余额产生的他一次次的幻觉——同样的道理,一切确实能被量化的能力,人们通常不会估算错误,甚至不需要估计,不是吗?
这是个很不幸的事实:
所谓的成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不断把别人比下去的过程。
如愿把别人比下去了道也还好,比不过就很痛苦——因为那就意味着说自己被比下去了,那是个真真切切落实到自己身上的不幸。体育赛事里经常出现银牌得主苦拼多年依然没有斗过金牌得主的情况,你不妨想象一下换做你自己,那一路上不断听到的来自好心人的安慰是不是犹如千刀万剐缓慢折磨?
在某个技能上或者说某个维度上的时刻,确实是一个策略,也不一定是不好的策略。但为什么不想想也许有什么别的策略呢?
借用几何术语的话,其实很容易理解的:
一、单个维度上,大家比得是长度;
二、两个维度上,大家比得是面积;
三、三个维度上,大家彼得是体积……
而实际上生活有很多个维度,每个人也都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更不是一根线——生活中有很多特别精准却没有被大多数人刻意去理解的比喻,比如一根筋,就是个细思极恐的精准的比喻……
在任何一个单一的维度上,都只有一个人是第一,只有少数人名列前茅,剩下的绝大多数都是落后——想明白之后就不会觉得这个事实有什么残忍了,因为还有更残忍的:很多的时候,即便当了第一又怎样了?
但如果我们给自己开拓另外一个维度呢?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到今天,国人关注奥运会已经32年了,全国的奥运冠军们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观察顶级选手处境的机会。32年前的金牌得主们,今天的人们能记得的有多少呢?
李宁,郎平,李玉伟,吴小璇,曾国强,吴数德,陈伟强,姚景源,周继红,许海峰……
大家当然都知道李宁和郎平,剩下的呢?
虽然这么说并不公平,但请注意:
一、我们只是为了从一个层面深入研究问题;
二、从多个角度逛过去会得到另外一个结论;
三、公平是另外一个我们未来会深入研究的概念。
为什么最终李宁和郎平看起来事实上也可能是更成功呢? ——并且还不仅仅从事商业角度来看。也许有很多种解释,但结合我们今天讨论的角度,以下的解释应该足够站得住脚:
他们两个都是在自己曾经做得最好的维度之外,另外开拓了一个甚至多个维度。
在一个维度上最多100分;两个维度上,哪怕个子都只有五十分,面积已经是2500了;落实三个维度各自都有50分,那是多少? 125,000 ……注意:这几个数字只是意象,并不一定能代表事实,但足够说明事实了。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学老师在许多年之后总是感慨:
最终,真正有出息的,都是当年成绩一般般的。
他们之所以感慨,就是因为没想到;而他们之所以没想到,就是因为当初竟然不知道人生除了在校考试成绩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维度。小时候参加过竞赛获得大奖之类的事情,越老就越明白那根本没有什么用。多少人最终还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吗?
不过,多维度达到竞争力这个策略,我确实是用了很多年,并且越来越擅长。
跨界,是这几年才流行开来的词汇。事实上,所有的跨界着最终都会不由自主地深谙此道的道理:
每次跨界,都是给自己拓展一个新的维度。
一旦跨界累积成功,实力或者竞争力的提升,只能是几何级数级别的,绝对不可能仅仅是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简单。这种策略,就是那种知道的话就很简单很自然,不知道的话,就会百思不得其解——每天哭了:问题在哪儿呢?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有一些流行的概念我个人并不当回事儿,比如跨出舒适区这个说法。这种东西在我眼里,都是隔靴搔痒的,没多大实际指导意义的理论。你想想看就知道啦,大多数人不肯跨出所谓的舒适区,只不过是不知道还有多维度打造竞争力这样的策略而已;连知道都没有,当然更不用提当知道这策略的好处,所以才就那样呆着。若是真的有什么舒适区存在的话,对于我这种善用此类策略的人来说,不跨出去才不舒服的呢!谁拉着我不让我跨,我跟谁急……
所以,我们这种人,有跨界的机会绝对有一把抓住,不能让他错过——至于那些冷嘲热讽吗,跟刮风下雨一样,只不过是自然现象严重。
不过,在这个简单的方法论里,还是有个很重要的窍门的:
你要在至少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
你也可以这样理解:
凡事都是有成本的。
这就好像是你赚钱的时候,生活必须开支就是你的成本,你赚到的钱不超过这个数字,你的赚钱技能实际上就是负分可以滚出了。
于是,处处平庸肯定是不行的,不求处处突出,但起码要在一个甚至多个维度上处于一个相当优异的位置,这样的时候,多维度的意义就开始几何级数增长。
你看,在多维度竞争的过程中,每个维度上都超过了及格线以上就是很了不起了。于是,知识改变命运,思考当然也会改变命运——这绝对不是空话。
思考问题:
一、因你对我的了解,想象一下,除了写文章之外,我会从哪些个维度去设计这个专栏的竞争力?在每个维度上,我大概能打多少分?
二、认真琢磨一下,在赚钱方面,你的哪一个专业技能能够比掉80%以上的人?除此以外,你还可以围绕着它打造多少个维度?以便打造出一个他人无法招架的竞争力? ?
三、仔细观察一下生活,从过往自己的经历,他人的经历,书本中的阅读,找出更多的运用这种获得竞争力的方法论的实例。
四、为了在某一个维度上获得足够的竞争力,你打算为它投资多少金钱、时间、注意力?有没有认真考虑过行之有效的提高得分的方法?你最早什么时候就可以开始行动了?错过了多久?
五、如果你能围绕着某项技能展开多个维度,你有没有认真考虑过成本究竟是多少?在每个维度上你要超过多少分才能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