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初入社会的人都会经历,在这繁华的世界惶恐而又迫切的希望能闯出一片天地。特别想用自己的一点小成就去换父母脸上的笑容,证明自己可以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可是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每当月初从父母那里拿到生活费,都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深切的厌弃。
明明不该是这样的,明明应是父母每月收到自己寄回去的东西,明明应该是他们在家里安享晚年,为什么他们还要为自己奔波?为什么我还不能独当一面?为什么我还是家里的累赘?每次这个时候心里总是充满了许多的负面情绪,却还要打电话和父母说:“我没事,我很好,不要担心我!”但是一转头就泪流满面。我常常在深夜里看着父母在微信群里发的消息,我一边附和着,一边拼命的想止住眼泪。屏幕微弱的光照得眼睛生疼,我却无法把目光挪开。
我经常在晚上去街上吃一笼小笼包,在店里的喧嚣声中证明自己的存在。我旁边那桌总坐着一个陌生人,和我一样,点一笼小笼包,什么也不说。也许是经常在同样的地方做同样的事,我们有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这种默契在看热闹的时候尤为明显。
人生百态,我们常常能看到别人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争吵,听着别人或粗俗,或文雅,或嚣张,或隐含怒气,我们总是看得津津有味。我们会在下雪的晚上一起喝酒,在夏夜里一起看星星。可我们从来不问对方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只是每晚来时“今晚夜色不错”
走时轻描淡写的“注意安全”
我们似乎从来不在乎明天是否还能相见,我们也从来不谈烦心事,我们像是好朋友,但我们从来不会把心底的伤疤赤裸裸的摊开。可是每天晚上的一笼小笼包仿佛可以治愈心里所有的痛,在小笼包冒出的热气中,看着桌子前埋头吃饭的对方,一天的疲倦就消失了。
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地方,不再深夜里泪流满面,也不在每晚必吃小笼包。我终于可以不辜负父母的期望,终于可以理直气壮的把所有父母舍不得买的东西都买回去。偶尔我会想起那个夜里的陌生人,想起我们互相陪伴的日子。
希望有一天再相遇,我只想对他说:“最近还有什么热闹可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