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文字和故事总是能深入人心。在这部小说里,我试图假借一位生活在明代的小文人,诉说他曾在黄河岸上生发出来的故事和情怀,借以描写故土,抒发世若春梦之感,亦试图窥探文人小说繁盛的那个遥远时代……
21.
进入石洞没几步,陶宝山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掉到了头顶,伸手一摸一看,原来是近日下雨,有雨水从上面渗漏下来。陶宝山擦了擦雨水,便向着石洞里面走去。只见里面横摆着几只木箱,上面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箱子周围还散立着一些瓷器。
陶宝山走进看时,里面有几只海棠红和鹧鸪斑的瓶子,其中有一对青白瓷色质如玉、碧如湖水,青中闪白、白中泛青,在微光下透出幽幽的光泽,一看便知是瓷器中的上品。陶宝山往前一步,轻轻捧起其中的一只拿到亮处一看,那瓶身上刻着四季花纹,瓷瓶底座落款写着“元丰二年”的字样。陶宝山这才知道这一对瓷瓶是宋神宗年间景德镇所制,距今已有三百余年。要不是藏在这无人知晓的山洞里,哪里还有品相这么好的东西?
陶宝山心下欢喜,小心翼翼地将那瓷瓶放回原处,伸手便打开了其中的一只箱子。箱子里放了满满一箱珠宝、头饰、簪佩之类的东西,陶宝山对此也不感什么兴趣,只是箱子角落里的三块玉佩倒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三块玉佩中,其中两块是白玉材质,一块是翠玉的。陶宝山拿起看时,一块龙纹玉带环、一块山水图,还有一块鸣凤。借着洞口的阳光一看,只见那雕着山水的玉后面还篆刻有摩诘“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一诗。
陶宝山将这三块玉包了放进怀中,便打开了第二只箱子。只见这只箱子里装了满满一箱书,里面尽是一些诗词文赋、书画卷轴之类的东西。陶宝山抽了一个用丝绸裹了的卷轴,打开一看,其内是一幅绢制水墨,远山横斜,云雾飘飞,水面苍茫,上点着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其侧生着三两株竹子,绢画空余处有十余处题跋。陶宝山仔细一阅,方知是东坡所作,内心禁不住一阵狂喜。
陶宝山将那绢画包了放下,又翻看起里面的书来。不想这些书籍都是现下看不到的古人遗作,这陶宝山看的兴起,一时竟也忘记了时间。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太阳渐渐西斜到西边的山头上,光线也开始昏黄,山洞内变得暗了下来,陶宝山这才从那些书籍中回过神来。
22.
“大人” 。
“大人,大人……”
听见有人呼喊,陶宝山赶忙走出洞口。
只见安师爷带着十几个衙役正在往山上四处寻找,陶宝山见了,三步并两步走到一开阔处,对着安师爷的方向喊道,“安师爷,本官在此”。
那安师爷看见陶宝山回应,赶忙带着人往这边赶来。
“大人,小人许久不见大人下山,雨后山路湿滑,害怕大人万一有个闪失,于是便带着这些人寻上山来,大人贵体无恙吧”?
“嗯,本官没事,劳烦师爷挂怀。本官下山时在此处发现一处坍落的山洞,在里面发现一些书画,一时看的入了神,竟忘记了时间了”。
“安师爷,你叫人进那山洞,将里面的书画、瓷器等物仔细收了,便与我下山去吧”。
安师爷听见陶宝山吩咐,便立即带了五六个人过去,将那山洞内的东西整理收拾妥当叫人抬了,随着陶宝山往青龙山下走去。
等到一行人下得山来、回到府衙时,天已然黑了。陶宝山吩咐衙役将那些东西放到偏厅,便让他们回了。
这一日的奔波,使得陶宝山觉得异常困乏,于是便径直回到内府,胡乱吃了晚饭,让下人打了水来,洗完脸、泡了脚,便早早地上床睡了。
前情回顾:
【连载】《河秋一梦》(1)
【连载】《河秋一梦》(2)
【连载】《河秋一梦》(3)
【连载】《河秋一梦》(4)
【连载】《河秋一梦》(5)
【连载】《河秋一梦》(6)
【连载】《河秋一梦》(7)
【连载】《河秋一梦》(8)
【连载】《河秋一梦》(9)
【连载】《河秋一梦》(10)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可以添加关注哦。我会继续努力,写出更好的文章。您的支持是给我最大的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