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的人》读书笔记17

第9章 海德格尔

终于到了海德格尔,这个我仰慕已久,早已计划去读,但一直没有开始接触的哲学家。翻了一下,厚厚的一沓,一天肯定读不完,用两天三天建立对海德格尔的初步认识绝对值得。

海德格尔不是个理性主义者,因为理性依靠概念、心理表象发挥作用,而我们的存在却避开了这些东西。但是,他也不是个非理性主义者。非理性主义主张感情、意志或本能比理性更有价值,甚至更为实在——从生活本身的观点看,它们也的确是如此。但是非理性主义把思想领域交给了理性主义,因此也就秘而不宣地分享了论敌的假定。

需要一种更加根本的思想,把这两个对立方面的根基都挖了。海德格尔的陈述向后点穿了整个哲学传统(他自己打算从思想上同它作明确的决裂),同时又向前指向一个新的领域,他在谈到自己时曾经说过,他在这个领域里像是一个漫游者,虽然在一片树林里迷了路,却还是力图标划出林间幽径。他的陈述告诉我们,我们这些他的同代人要想吸收他的思想,也必须先学会思想,即使同我们继承来的全部僵化理性正相反对也在所不计;要学会比理性主义者更加严谨地思想。

在尼采看来,理性和科学的时代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就是人的原始本能和情感究竟作何用处;如果把它推到一边,时代就有使全人类生命力衰退之虞。隐藏在这两个预言背后的,乃是对人同他自己的存在疏离的知觉。

同存在本身的疏离现在成了海德格尔的中心论题。但他是以适合这问题本身的方式并且作为一个系统的思想家来着手处理这个问题的,因而他的作品并不闪耀着宗教和心理预言的大胆的和色彩斑斓的光辉。

海德格尔以一种激进的方式讨论了现代人的异化这个热门问题,而且他事实上还讨论了人的一般问题,使它附属于别的东西,即“存在”本身,因为若不讨论这存在本身,人就永远不能重新获得他的根。

海德格尔作品里浮现出来的人的形象是个受尘世约束、受时间约束、极端有限的生物——恰恰就是一个我们可望从农民身上得到的人的形象。

1.存在

海德格尔最重要的著作《存在与时间》,发表于1927年,现在已经成了现代存在主义的一部系统的经典;他在这部著作里提出了一项至少是“重复”存在问题的任务:这种重复却是彻底的更新,把这个问题从过去的淡忘状态中唤醒,就像最初的古希腊思想家遭遇到它时那样。

海德格尔的思想一以贯之,他后期的全部作品都可看做是对《存在与时间》中处于萌芽状态东西的评注和阐明。他从来就没有间断过那项惟一的工作,即“重复”存在问题,像最早的希腊人那样直接面对存在。他在《存在与时间》里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要完成这项工作,就必须摧毁整个西方本体论的历史,也就是西方人思考存在的方式的历史。

海德格尔再次推翻了这种传统观念:存在不是一种空洞的抽象观念,而是某种全都齐颈陷入其中而且实际上连头也没入其内的东西。

虽然没有人要求我们对是或存在作出概念的解释,我们却全都理解它在普通生活中的意义。我们普通人生就是在对存在的这样一个“前概念”的理解范围之内运行的,而且也就是借着对于存在的这样一种日常的理解,我们生存、活动,并且拥有我们的存在的,海德格尔作为一个哲学家想要探究的,也就是这存在。存在,远非是最遥远最抽象的概念,其实它是最具体最接近的在,它确确实实地同每个人相关。

海德格尔思想的整个目标,就是要把这种存在的意义清楚明白地揭示出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六章“逃离拉普特飞岛”第二小节“俄国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 俄国作家中最有价值的,是他们对生活的直接把...
    还是笑容阅读 502评论 1 1
  • 今天读第五章第二节“存在对本质”。主要提到圣托马斯.阿奎那和司各脱之间的争端,以及他们两个学派之间的争论。这争论,...
    还是笑容阅读 775评论 0 2
  • 即使开明、进步的思想家们,如果看不出人类每向前迈出一大步,都要付出某种代价,承担某种损失,牺牲旧时的安全感,创造并...
    哲与思阅读 813评论 1 2
  • 今天继续读尼采。第3小节,力量与虚无主义。 暮年,尼采还在不停地做笔记,准备写一部完整表达其哲学思想的伟大而系统的...
    还是笑容阅读 328评论 0 0
  • 《非理性的人》越读越有趣了。第六章“逃离拉普特飞岛”,乍一看标题,不知所云,是因为我没有认真看过斯威夫特的《格利佛...
    还是笑容阅读 97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