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三年开始用微信,第一次知道微信的分组可见功能是大四,于舍友们的闲谈中知晓,震惊之感不亚于第一次知道玩了四年的微博有好友圈功能。现在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朋友圈。
社交重心转到微信是在大学毕业后,在我微博取消了一大批追星时互粉的人后,在熟识的人不常更新微博后。
工作后微信用做社交,工作上认识的人互加微信好友,在上面沟通。加了越来越多的人,有的是一次性的,一次合作后就没了进一步的接触,有的是天天能见面的工作伙伴和领导。就这样,我的微信沦为工作的工具。
聊天功能大多数用来沟通工作事情,本属于私密空间的朋友圈却不得已向所有人展示。你可能会说有屏蔽功能和分组可见功能,我试过分组可见,真的太烦人了,在所有联系人里挑你想屏蔽的人很糟糕,你需要花时间来衡量那个人,同时也会担心,其他人会不会也把你选为不可见的一组。
它对我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我不能自在地在朋友圈发状态。
这曾让我很苦恼。内心很想在朋友圈发个状态,编辑很久的文字和图片迟迟不敢发出去,又或是刚刚发布了一个状态,心里不安和紧张,几分钟过后回去删除才能放松下来。过去那种和朋友圈里的人在评论里互动的愉悦感完全没了,只剩下糟糕的体验,一个人来回翻看朋友圈里的所有状态,默默加密或是删除,朋友圈停用打开停用间反复。
我试图分析寻找原因,也找朋友询问,她们有的喜欢在朋友圈里展示自己的生活,有的觉得无所谓。我尝试从自己的感受入手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不希望太多的人都了解非常真实的我,尤其是不怎么熟悉的人,更进一步是因为我担心别人的评价,不好的评价。
直到不久前看到ky评论区里一位网友讲自己的故事后,我才明白原因,都是因为朋友圈对我来说是不安全的,我只能在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尽情展现真实的自己,那一刻忽然放松。
很多人喜欢朋友圈是因为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互为好友的人才能看到评论区的内容,好像我自始至终就没喜欢过这个特殊功能。现在常常会翻看自己的微博,几千条微博一条条过,乐趣无穷,虽说微博是个开放的社交平台,但在最频繁使用微博的几年间不曾为此有过任何担心,在上面发布生活和心情,无所顾忌。
以前还会为突然发现某个人朋友圈对你屏蔽而伤心,还会因为很久没在朋友圈见到某人状态而去查看是否被屏蔽,也会为熟悉的人不更新朋友圈而感慨生活改变了大家。现在,那个为朋友圈患得患失的人已经不见了。就像一四年感慨微博不好玩了一样,一七年的今天微信朋友圈不好玩了。
今天中午更新了微信签名:“生活在别处”。目前很喜欢,对啊,生活在别处,在现实中,在当下,在每一天。
——————by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