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在后台留言里,频频出现类似这样的问题:
1. 我的先生平时跟我很少说话,无论我跟他聊什么,他总是觉得很无聊。但是我看他在手机上跟他的同事或者朋友发消息很起劲。我觉得很失落。
2. 每天都习惯去看我先生的朋友圈,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他的朋友圈竟然对我屏蔽了!觉得好心塞。更让我受不了的是,我后来发现他的同事和朋友可以看到他的朋友圈!也就是说,他唯独把我屏蔽了。这让我觉得很伤心。
3.当我从前任公司离职后,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前任公司里我最好的同事、我真心对待的助理居然在朋友圈把我屏蔽了。因为我发现她很久没更新朋友圈了点击她头像进去看看,结果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道横杠。
4. 不明白每天那些在朋友圈里刷屏的人是什么心态,不想想看的人烦不烦。一天到晚心灵鸡汤、大道理,给谁上课啊都是!什么都懂怎么不去当教授。
因为不是每天都看后台留言,有一些当我发现时,已经错过了48小时内可以回复的时间,而有大部分没得到我及时回复的朋友,会主动来加我的个人微信。基本上表明自己身份和需求的朋友,我都会通过验证。
有好心的人也提醒过我,叫我当心不要加了不该加的人,给那些人看到你朋友圈的机会。由此,我觉得关于朋友圈的屏蔽与被屏蔽,设标签设分组等问题,有必要谈谈自己的看法。纯属无聊,想看的看下去,不想看的就该干嘛干嘛O(∩_∩)O
第一、先问问你自己,用朋友圈的初衷
一旦用了朋友圈,就要做好被人肉的思想准备
先说说我的初衷:工作需要。
因为一直在教育行业,所以我的工作不脱离3种人:家长、学生、老师(或同行业)如果你不用微信,你的同事没法联系你,学生和家长没法联系你,没法联系你的结果就是不断打电话给你。我宁可耳根子清净。
只不过微信自带了一个朋友圈的功能,代替了原来的微博。
公司里出一篇推文,你要转发吧,要点赞吧,要表示支持一下吧,这就不得不用朋友圈,更确切说是工作圈。接下来,以前的同学啦、朋友啦、家里人啦,谁谁谁发了个朋友圈,在刷工作圈的时候不小心刷到了,总不可能睁眼当看不见。于是又有了个偷窥圈,谁谁谁今天吃什么喝什么去哪里了生了孩子了、高兴了生病了升职了创业了......FBI要是早点开发朋友圈,都省了很多特工的事情了。
但是越热闹的地方,越是觉得让人陌生。陌生的人多了,不代表真正懂你的人就多。
有一阵子我看着自己的朋友圈也烦,唰地一下全部清空。干净,清净。这个时候有人就来问我了:你怎么把我屏蔽了啊?
???我十万个懵 我没有啊!
你怎么没有?我进你朋友圈发现以前的东西都看不到了啊!
我欲哭无泪==我发也不是,删也不是
从此以后,我决定不理会任何人的看法。我爱发就发,不发就不发。不解释,不掩饰。
于是后来,我用朋友圈的习惯完全导向于“阅读”
我习惯于每天早上8点-9点看看各种文章,每天晚上孩子睡了花1小时也看看文章,看看书。你觉得我文青也好,书呆子也好,我只是看文章而已,哪来那么多事。
这个时候又有人来问我了:你一天到晚分享文章,怎么不看你晒娃啊?
我的妈呀!我晒不晒娃碍着谁了?
终于明白,原来我也是有那么多人关心的
看到这里,你明白了吧?
不是你不该用朋友圈,而是总有那么些多的人在无事生非。
还有一种更头疼,就是微信群:工作的微信群、家长微信群、营销微信群、同学汇微信群......但凡进个微信群,第一件事就是屏蔽群消息,除非有人@我了才去瞄一眼。但是平时默默无闻的人,到了什么时候微信群里发红包了,哇塞,第一个抢到的就是他。
一个微信,也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的。
第二、会屏蔽你,总有别人自己的想法
再亲密的人也有自己的隐私权
说了一大段,我吐槽得也差不多了。接下来这3点是今天主要要说的(好像有点主次颠倒,也罢,反正今天没有逻辑性)
别人为什么会屏蔽你?我可以给出一万种原因,比如:
很多人不喜欢每天在朋友圈刷屏的人;
很多人不想看到朋友圈广告营销的文章;
很多人不喜欢家里人把生活曝光于世人;
很多人不想给别人偷窥自己生活的机会;
很多人高管确实是不方便随意发朋友圈;
很多人觉得总有很多人在时刻关注着自己;
很多人觉得别人是在晒,其实只是自己没有;
……
发个朋友圈有多累,懂了吧~
所以,别人屏蔽你就让他屏蔽去好了,也不用说“你不给我看,我也不给你看”你如果跟着这样做了,才会让对方觉得你有多在乎他一样。
因为正常刷朋友圈是刷到了就刷到了,没刷到不会刻意去点某个人头像天天盯着那人朋友圈去回看。会这样做说明对方在意你,而当发现自己被屏蔽了以后,心里有多失落可想而知。
不要让那个曾经关心你、在乎你的朋友,凉了心。
第三、屏蔽未必是疏远,更多的是不放心或自卑
如果你自己没有安全感,任何人都给不了你安全感。
朋友圈有个功能就是一旦通讯录里有对方电话号码,而对方的微信正好绑定了那个电话号码的话,在新朋友推荐里就会自动跳出对方的微信。你可以直接去发起加为好友的申请。
于是有一次,我就这样加到了我先生的老板的微信。当然,前提是我也认识对方,也不算是完全的陌生人。但是事后我却从我先生那里得到了这样一条反馈:你老婆居然来加我微信,我不加也不是,加也不是。
换了以前的我,一定很敏感。但现在就不会,人家只是在说一个客观的事实:没什么事,你来加我微信干嘛?
忍不住对通过验证的头像产生了好奇。看了一眼,知道对方在通过验证的同时已经屏蔽了我。想想觉得挺好笑的,我明明听我先生说过他老板的朋友圈是不发东西的,那还有什么必要屏蔽别人呢?
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后,因为孩子的事情对方想要一个学习软件的账号密码,我公司里正好对内部员工免费,所以对方通过我先生来告诉我,然后我先生觉得电话里说不清楚,直接把话筒给了我。我就告诉对方,微信上直接账号密码发给你吧。因为这个热心帮助,对方也渐渐敞开了心扉,会就孩子学习头疼的事情问我一些问题,也跳过我先生开始问我老人出去旅游适合什么路线,大约因为觉得我以前出差去的地方多有点经验。
一来二去有点熟悉后,对方告诉我先生说:她丈夫有几次不小心看她手机,看到我朋友圈发的东西觉得我蛮好的
看别人手机,还能不小心看到别人微信朋友圈的?
由此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对方从一开始就不发朋友圈,也屏蔽一些人的原因了。她是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护了别人的隐私而已。
第四、屏蔽与被屏蔽,都是一种不安全感的反射
最熟悉的陌生人,说的就是朋友圈和其他社交粉丝
为什么喜欢在虚拟世界里畅所欲言,而在真实生活中闭口不语?只有两个原因:
1. 希望被关注
2. 希望被保护
而这两种原因都代表了人最基本的需要:安全感
在真实生活当中,人算计人、人提防人,人与人之间害怕走得太近,又想要彼此接近。到了虚拟生活中,这种设防变得界限模糊,真因如此更容易吐露心事。在该获得关注和保护的地方,没有人关注和保护,所以就寻找了其他渠道寻找安全感、释放心底里的压抑。
这种想法很单纯,也存在一定风险、伴随很多内心的纠结与矛盾。引发了使用朋友圈、社交平台的一系列问题。
微信朋友圈的标签或者说分组,就是为了给大部分人寻求安全感平衡的功能。当你不得不因为各种需要用朋友圈的时候,分组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比如,家里人之间可以分享下孩子们的照片;同行业间看不到你的动态;不熟悉的人之间看不到私生活等等。
但真的能把分组功能用的如鱼得水的,我敢说内心都充满了不安全感;反之,想发又小心翼翼,发了又删了,删了又去发的,想必是不安全感与被关注需求交织的结果。
有些人说:不想纠结,别发就是了。
对,这话没错。但不发的,有几个是完全不看朋友圈的?
你看到朋友圈的红点提示,忍得住不去打开吗?
你的同事家人吐槽你高冷不合群,你能一笑置之吗?
朋友圈啊,就是人性的镜面。
活在世上不面对人性的善恶,你觉得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