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买房的时候选错地方,可能会让你发胖

同事小高春节后住进了去年买的新房,最近她的体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衣服从小码换到中码,现在大码穿起来正好合适。大家猜想小高家附近肯定有很多美食,要么她家里人做菜肯定很好吃。

事实却恰恰相反,她家在城市的新区,周边配套跟不上,小区住的人很少,平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她一个人住,又不大会烧菜,晚饭不是点外卖就是在回家的路上随便吃点应付。

这让我想起大学时上的毕业生辅导课女生课堂,教授给我们讲过当时风靡一时的故事,很多人可能都听过。有两个女大学毕业生进入同一家公司工作,张三租房住在房租便宜的城中村,李四租住在相对贵一点的老小区,城中村居民三教九流的人居多,老小区住的是退休老人家多,邻里关系比较融洽。故事的结局是张三最后对城市失望,选择回老家发展,李四则是一步步升级打怪,成为了外企的高管。

教授最后说,我不是教你们去哪里租房,是提醒大家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环境对人的影响很重要,不能忽视。


每当加班到深夜回家,我总觉得身后有什么动静,哪怕街道空无一人,仍然下意识地加快脚步。路过那些昏暗、堆满杂物的小巷,更是忍不住飞快奔跑。后来开车去上班,走进地下停车场,空旷的空间回声幽幽,灯光冷白又微弱,我也会习惯加快脚步,眼神四处扫瞄,总担心在某个角落会有什么潜伏。

我妈说我那是小时候看僵尸先生看多了,心理学研究指出,这种发生在日常里的紧绷感,在“可能”发生危险的精神高度紧张时刻,叫做“空间焦虑”(Spatial Anxiety)在心理学中,通常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物理或社会空间中,由于环境带来的压迫感、不安全感或陌生感,而产生的持续性紧张或恐惧的情绪状态。

由于空间焦虑,小高为避免危险主动限制自己行动范围,这种长期的“自我保护”,演变成压力肥。有人可能会说这难道不是懒惰、胆子太小?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发表于《环境与健康》期刊的研究(链接或DOI)显示,全球14个城市的社区规划与居民运动量存在显著关联”的调查能在一定程度上回答这个问题:人口密度高、步行可达的社区(如商店、公园、公共交通枢纽集中区域)中,居民每周运动时间可达90分钟,显著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50分钟标准。这类社区通过减少私家车依赖,增加日常步行和骑行机会,间接提升运动量。

简而言之,运动习惯与环境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我们不必再苛责自己“懒惰”或“意志力薄弱”。

灯不亮的小巷子和公交站黑漆漆的转角都变得亮堂堂的,再把街头小巷的监控装到位、步行道拓宽些、便利店厕所这类设施多铺开,相当于给城市空间加了层"安全垫"。让人出门前不用再掂量"安不安全""方不方便"。要是家旁边就有公园,很多人就会抽空过去溜达两圈,小区里装了健身器材,设施顺手了,更能调动人的运动积极性。

因此我们学会利用环境的力量,为自己打造一个更方便运动的、让身体自由最大化的、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住房选址小建议如下:

一、地理位置与环境

远离污染源

避开工厂、垃圾处理站、主干道等高噪音、高空气污染区域。

查看空气质量数据,优先选择绿化覆盖率高、靠近公园或自然水域的区域。

通勤便利性

选择通勤时间短(建议单程≤30分钟)的地点,可以不用起得比鸡早,减少疲劳和压力。

靠近公共交通或工作/学校,提升生活效率。孩子放学还能自己走路回家。社区安全性

调查犯罪率,选择治安良好的社区,夜间照明、监控设施完善。试想你晚上回家时,路灯明亮,街角有摄像头,邻居们在楼下散步聊天,小孩们嬉笑游戏,这样的环境会让你感到安心,甚至愿意夜跑几圈。

二、社区与周边设施

健康配套设施

附近有绿地、步道、健身房或运动场所,方便鼓励自己户外活动。

医疗资源(医院、诊所)15分钟内可达。

生活便利性

楼内有电梯,步行范围内有超市、菜市场、药店等,减少日常压力。

社区内或周边有咖啡馆、图书馆等放松场所,会友遛娃都方便。

交与人文环境

选择邻里氛围友好的社区,可降低孤独感。

有儿童活动区、宠物友好设施(如有需求)。

老年朋友选择低楼层、无障碍设施完善、靠近医院的社区。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都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即使独居的人也更容易保持运动。

如果暂时不能换居住环境,那么也可以从几个方面努力改善现有的健康方式:

定期运动

以前住在公司的园区宿舍时,我便每周六清晨骑共享自行车,到最近的公园去晨练,有时候跑步、练八段锦,有时候跟着阿姨们跳广场舞。有了孩子后还是会坚持“公园日”,因为习惯和开心。

在家开辟一个运动角

现在有一种群体叫运动宅,他们喜欢在家里或者隐秘空间运动,可以学习他们保持健康的方式。但是在家里运动建议瑜伽、八段锦之类的,跳绳等跑跳运动会容易产生邻里矛盾。

把网络社群换成线下悦动圈

线上运动社群虽便利,但长期依赖可能进一步压缩人实际外出活动的意愿。韩国研究显示,沉迷元宇宙健身的用户实际体脂率不降反升,因其产生「我已运动」的认知错觉(Park et al., 2023)。数字解决方案需与实体空间改造并行,我们得多参加线下的运动社群。


同事小高最近加入了公司的周末悦动团,每周和同事们在公园集合,参加晨跑。用她的话说,感觉自己又行了,减肥指日可待。


环境是生活的容器,但我们永远拥有重塑容器的勇气——或搬迁,或改造,或创造新联结,这才是人类最动人的生存智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打印机碳粉有毒么?我们都不知道,一起来看看 在现代办公环境中,打印机几乎成为了每个办公室、每个工作人员的必备工具。...
    3d5c258bf0ef阅读 525评论 0 0
  • 像考古队鉴定器物一样,“城市意象”可以分出清晰而稳定的类型,类型就是特定要素的组合转化,好像一个罐子搭配特定式样的...
    黑雨赋能阅读 656评论 0 0
  • 脑梗患者适合什么样的运动 一、低强度有氧运动 (一)慢走 慢走是脑梗患者较为理想的运动方式之一。它对身体的冲击力小...
    ffc3969707f1阅读 37评论 0 0
  • 预防脊柱侧弯的正确坐姿指南脊柱侧弯已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隐形杀手”,数据显示我国超500万中小学生存在脊柱问题。...
    爱美丽123阅读 631评论 0 0
  • 怀化王瑞龙《座忘我》 老叟善止观心化,无中生有足意酿。 循脉激活圆通达,气祥摧驱击邪祟。 有中生无淡定神,妙飘窗外...
    王瑞龙笔记阅读 1,696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