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剧

11期《演员的诞生》观后感

算是读书人的臭毛病(请容许我这么称自己),自命清高,我对很多概念的理解似乎很狭隘,尤其是对一些美好的词。

美的,比如艺术;好的,比如上品。

恰有古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诲,又逢流水账似的泡沫剧横行,

“书”与“剧”在我心中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简单说,读书是陶冶,是享受。

我常爱沉思,思考每一个人,每一个现象。有想明白的,也有没想明白的,或者想的不够明白的。大部分是为什么的问题,有没有必然性的问题,那些我自以为想明白了的问题告诉我答案是肯定的。就像“人为什么如此不同?”,假设人的程序相同,那必然是因为“输入”不同。为了不跑题太远,在“输入”中,我就只说说如读书这类的方式。

我以为,读书塑人的过程,先是精神与肉体活生生地剥离,堆砌虚幻的经历与情感,然后本我对善与恶进行无休止的纠葛,进而拧成自己的“人物精神”,并且铸造性格中的刚强与柔软,最终精神又与肉体糅合在了一起,共同描绘着何为“你、我”。

这个过程是深刻的,难以替代。

这个过程是痛苦、复杂的,所以它又被替代了。

所以我对剧的成见就产生了,无非是一类高明人对懒惰者的敷衍

我略轻视它,但也做不到不迷它,因为我也懒,而且很懒。不过众多烂剧(不好听,但它们也配得上这个美名)倒着实印证了我的想法——剧,不是个美的东西。

给“剧”正名

直到我重新审视,从开篇提到的节目开始 。我发现似乎不是“剧”形式本身的问题,如果足够幸运,当合格的剧碰到了合格的演员,合格的导演和其他合格的条件,“剧”就可以大放异彩。而且于“输入”而言,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就该和书站在同等的高度。

看这几段表演,很舒爽,那种感觉像在书海里打了个滚,这大概就是艺术带来的享受。

我呢,乐在其中。只是,谈艺术,我是不能够了。言尽于此吧。

掰扯这么多,绝不是安利节目,只是略略记录一下一次思绪,略略期待一下更多合格的剧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清早的,几个当父母的朋友就开始吐槽关于孩子的收费、教育等各种问题。最近朋友们讨论关于孩子的事情多了起来,因为这一...
    roli八说阅读 355评论 0 1
  • 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辑。 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知晓白居易的《长恨歌》,词中一句“在天愿作比翼...
    柳之尺阅读 1,069评论 0 8
  • lmem阅读 282评论 0 0
  • 很久没上知乎和简书,微信公号也很少看。这段时间写论文,收获的不光是论文,还有缜密的思维,精熟的写作,冷板凳的坚持,...
    核揽大千阅读 181评论 0 0
  • 回望那些走过的路 时间仿佛停留在昨日 记忆却让一切渐渐 陌生、模糊、远去 像是在高原的蓝天 仿佛伸手便能触摸到 但...
    那时的你和我阅读 22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