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各大传媒传播和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便是深圳特区的发展。深圳用四十年完成了一些大城市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20.7%增长速度递增,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这的确是创造了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那为什么是深圳?或者换种表述,深圳特区特在哪?
这个问题,1985年香港大学的陈鸿文博士提出过,1998年清华大学的胡鞍钢博士也拷问过,今天我也顺着这个话题说点看法。
我以为,深圳特区特就特以下方面:
一是特在多元文化嫁接。深圳是个移民城市,人口来源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所谓来了就是深圳人,没有本地人与外地人之分,有的是接纳与包容,没有排外与欺视。各种文化在此交融碰撞,互相取长补短,开花结果。这正是创新创业所需要的文化土壤。
二是特在先行先试,敢为人先。四十年前,深圳只是个边陲小镇,是张白纸,没有历史旧账和包袱,没有陈规陋习,少有条条框框,大胆试、大胆闯,冲破一个个禁区,杀出了一条血路。仅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就首创了1000多项举措。
三是特在创业基因上。深圳设特区来的首批领导人无论是梁湘还是袁庚,都为后来的建设者树立了榜样。无论是成建制转业到深圳的基建工程兵,还是来自全国各地机关干部以及打工者,来深圳都是为创业的,不是来守业的,更不是来混日子和打发时光的。这是别的特区或地方无法比拟的。有人说,在深圳每四人中,就有一位创业者。正是千千万万的创业者的热情和才智成就了今天深圳的辉煌。
四是特在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深圳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各种经济成份平分秋色。这既很好地发挥国有经济体量大、动员力强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要事的优势,又发挥了民营经济及外资经济体制机制灵活和高效的优势,两者互补,相得益彰。这也是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不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