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书痴,看到书就走不动了。
小时候,家里几乎没有什么藏书,记得仅有一本《万事不求人》,是关于算命看手相面相一类的书。那时候,不懂得看书,仅仅觉得里面的内容好玩,我常常对着小朋友的五官面相从书中找到相对性的解释。看相,是小时候的一件趣事,因为无知,尽管大人们常常把这本书捧做神圣,而我们小朋友找到的解释无论是吉是凶,仅仅是农村孩子娱乐的一种方式而已,谁也从不当真。可能是这本书在我的童年印象中较为深刻,在后来,还真的看了一些关于手相面相的书籍,其实,不是为了算命,仅仅只是兴趣而已。
参加工作后,有缘与传统文化有了接触,才慢慢懂得《周易》是算卦的鼻祖。其实很多人对这本书不大了解,以为读《周易》的人,大多是些算卦的先生,平常,我与朋友谈到《周易》这本书时,朋友们无一例外地来了一句:给我算算。我说,我不会算命,《周易》的本质也不在算命,善易者不卜,再说有因就有果,今天播下什么因,明天自然就会结出什么果,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必算,无需算,即使算得出,该是什么命运终究无法逃脱。于是,我也坦然接受了命运,播下今天这一天,就是明天的命运。有人说,你这些年的运气真好,我笑了笑说,还好,就是比较努力而已。曾国藩说,一个爱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差到哪里,一个品格好的人运气不好差到哪里。与其说这些年运气好,倒不如说都是读书带来的。
其实,在圈子里,我不算读书多的,也不是标杆典范,我只是把读书这件事一直坚持了下来。读书多,自然买书也多,买书是有一定技巧的。目前,书籍出版的周期大大缩短,不是人找书,而是书找人,通过大量的包装和过度的设计来抓住读者的眼球,很少有人再会花费十多年的经历去写一本书。浩瀚书海中,能淘一本好书,也需要技巧,否则逮着什么书都读,就会走入读书的弯路。人的一生时间有限,要想读完所有的好书,几乎不可能,所以选书就变得尤为重要。
读书得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为自己划定一个大概范围,人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科都精通,因此,读书也就有了专业和非专业的划分。比如,我作为一名教师,读的大多数书籍自然与教育有关,其他方面的书籍也不能完全屏蔽,比如在专业阅读之外还会读一些根本性书籍,如《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圣经的故事》等。除此之外,还会读一些哲学类的书籍,包括西方哲学以及东方哲学,我特别喜欢南怀瑾老师的一系列书籍,让自己对于中华文明以及生命有了最本质的了解。我一直觉得读哲学会让人看得透彻,正如罗曼罗兰所言,看破生活,依然深爱,哲学是一个人智慧的基础,因此必须读。除此之外,应专业需求,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类的书籍也要读,而且把阅读的主要范围划分在专业发展这一片区,即使划分了专业,这一类型的书籍依然有很多,所以还得学会选择适合自己读的书,才是行之有效的阅读。
在专业阅读方面,可以说我没有走太多的弯路。专业阅读,我是从王君老师的书籍中入手的,王君老师阅读的书籍和专业写作可谓成了我的榜样。以后读到的书籍,大多数是从王君老师的书中演化出来的,从一个稚嫩的农村教师,一路修行走向特级教师,也让我对自己充满了希望。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在教育这个行业多么卓越,但从王君老师的书中,觉得自己变得卓越也有了可能,于是学着王君老师的样子,开始一路读,一路写,读着写着,似乎渐渐甩开了“碌碌无为”这个代名词。
再回到读书上来说,每读到一本书,凡是书中提到对作者本人有重要影响的书籍,我也会随之列出一个书单。网络时代的发达,为读书也提供了便利,看到一本书时,我随时会在网上下单,过几天,那些遥不可及的图书就会现身在我面前。读书这件事,可以说,我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几年之内,专业发展便有了一定的基础。正当专业不知走向何方时,新网师闯入我的视线,新网师提供的《教师阅读地图》让我对自己的阅读思路越来越清晰。于是迅速在网上下单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柯云路的《童话人格》、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等专业理论书籍。
有人说,买那么多书,能看得完吗?这个倒不必操心,的确,教师平时工作太过忙碌,挤不出时间时,就利用好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我的大多数阅读在凌晨五六点钟和晚上九十点,遇上礼拜天,自然是绝好的读书机会,即便是这样,阅读的数量依然非常有限。所以每到寒暑假的时候,我异常兴奋,有人开心是寒暑假可以外出旅游,而我兴奋,则是有了大量的阅读时光,可以读得醉生梦死,可以读得酣畅淋漓。可以说,在假期,我几乎比平时上班期间都要忙碌,因为读书与写作,常常错过饭点,所以别人担心假期会变胖,我只要操心假期有饭吃就行了。
读书的时候经常忘记吃饭也是常有的事。记得有一次,中午饭吃到一半时,临时想起要做一件事,走进卧室后,看到床上放着一本书,于是读了起来,等到想起吃饭时,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了。也许有人会问,读那么多书,你不觉得闷吗?当然有,遇到理论性较强的书籍,艰涩难懂,读起来沉闷又不懂,有时候真想撂在一边,但越难理解的书籍对自己的冲击力越是最大,阅读必须突破舒适区,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当然,也不能总是追逐难啃的书,读书的时候,要学会休息,这里的休息不是睡觉,而是难读的书和易读的书相互交叉阅读,思维转换便是最好的休息方式。我常常同时读三四本书,这本书读累了,拿起另一本书,马上又读的津津有味。
我也常常会读一些精美的散文,如白落梅的散文系列,几乎读完。读书的时候不仅要交叉阅读,还要学会读作者的一个系列书籍,如张亚凌老师的系列散文、南怀瑾老师的系列书籍、卢思浩的系列书籍、王君的系列书籍等,系列读书,让自己的阅读有了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自己写作的转变。
一个爱读书的人必然也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读书与写作好比两条腿走路,二者缺一不可。没有人不读书就能将写作持久,没有人不写作而只为读书,读的书多了,或多或少都会写一些自己的感悟。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读书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提升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在阅读中变得充盈,变得有趣。
我知道相比浩淼书海,自己读的书屈指可数,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我还是愿意把大多数时间维系在读书中。
2020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