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由——一个心理学问题?
良好愿望并无裨益,背诵乐观的教条像印第安人的祈雨舞仪式一样,终属徒劳。
人谋求自由,摆脱政治、经济、精神的羁绊。
弗洛伊德认为人基本上是反社会的。社会必须驯化他,必须允许他直接满足某些无法消除的生物冲动。
1、人的基本冲动的满足与文化的关系是相反的,压抑越大,文化程度便越高。这里的压抑是否指理智的压抑呢?人越理智,越会压抑自己的基本冲动,从而更加理性,文化程度就会更加高呢?
2、社会不但具有压抑功能,而且有创造功能。虽然人人都有诸如饥、渴、性等某些需求,但是,引起人性格差异的那些冲动,如爱恨、贪求权力、渴望臣服及沉溺于恐惧或感官享乐等,都是社会进程的产物。不同时代的社会,人们对外在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譬如,我们小时候会迷恋课外游戏活动,如跳皮筋,踢徤子等游戏,而现在的小朋友却迷恋电子游戏,不同的游戏会引起人性格上的差异,我们那时候喜欢群体生活,而现在的小朋友更喜欢独自一个人沉浸在游戏里,跟游戏里的人交流。
3、历史不但造就了人,人也造就了历史。
4、静态适应指的是骨子里的东西没变,只是用外在的变化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也就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还没有达到质变的过程。动态适应指的是内心已经发生了改变,发生了质变。譬如书中介绍的从害怕屈服于父亲的威严,慢慢变成对父亲的憎恨,引发内心的反抗和敌视。
5、人只有同他人进行某些合作才能生存。在任何一种可以想见的文化中,如果人想生存,就必须与他人合作,无论意在御敌抑或防御自然危害,还是意在劳动生产。真如:我的一个老师对我说: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人必须要跟别人交往才能生存。老师的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不断地打开心扉与人交流。
6、与他人交往便是儿童生死攸关的大事。陷入孤独势必是对儿童整个生存的最致命威胁。昨天看《哪吒之魔童降世》,发现孤独对儿童生命的威胁。哪吒从小被看作是魔鬼附体,不仅没有朋友,而且还一直被关在家里不让他外出活动,内心的孤独让他对世俗更加憎恨,更加做出一些反叛的行为,他急需要友情。所以他非常珍惜与龙太子熬丙的友情。而灵珠转世的龙太子熬丙也是从小在东海龙宫里苦练本领,从小到大就没有一个朋友,认识哪吒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让他认识到友情的可贵。两个都深受孤独煎熬的人,更加懂得友情的难能可贵,最后两个人摒弃前嫌,联手抗击命运。对小孩子来说,友情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做父母的,不要在孩子的选择朋友上指手划脚,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