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高级五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788天 2020—8—7
今天,我们高五第二轮学习,除了高五的五位老师,还有前期的大咖老师参与,这几位老师我是久仰大名,但未曾谋面,今日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能和这些老师在一起学习真是幸运。
今天收获很多,总结如下:
1.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很重要,他信任你才能敞开心扉,才能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作为咨询师,要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第一位,不要有所图,要真正为他好。如果信任和关系不到位,说明咨询师要在咨询功底和心境方面去修炼自己,咨询师的专业水平要让来访者足够放心才行。
2.对于患有抑郁症的来访者,要看他有没有自杀倾向,如果有,最好不要接,如果没有,可以尝试做一次。来访者是不是抑郁症,要由专业医生说了算。
3.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感同身受,只能是接近,不可能完全相同。不及己身,不知其痛。
4.同样一件事,要看发生在谁的身上,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发生的,发生后,他是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对他有什么影响?咨询师不要以为这些是小事,也许在当事人看来,这是天大的事。要去探讨更多的细节,感受到他的感受。事情发生时要考虑人、时、地、物等因素。
5.在咨询中,咨询师要善于观察,看到来访者的表情、动作,注意他的言谈举止。咨询时慢一点,细一点,才能看到事情的真相和来访者在乎的点。关注来访者的感受,而不是急于去解决他的问题。
6.来访者不愿开口是不希望被不接纳他的人知道他的故事,咨询往往卡在没把来访者的事当成大事,把这看成了平常的事,没有感受到来访者的感受。
7.在与孩子做咨询时,如果需要与家长聊,最好是一家人在一起做,或者一次中分开聊,不要单独与家长咨询。
8.在焦点的理念中,没有抗拒一说,孩子不愿意说是因为咨询师与之不同频,没有找到更好的合作方式,或许是对咨询师不信任。咨询师没有进入来访者的脉络,没有把好他的脉。在咨询前,要了解来访者的情况,比如爱好、特长、年龄、成长经历、学习情况、喜欢读的书等。
9.给一个不上学的孩子做咨询,不要直奔主题问:为什么不上学呀?先问孩子:在家做些什么呀?(玩手机)会玩些什么呀?(游戏)什么游戏?玩着怎么样?咋这么吸引人呢?不以改为目的才有改变的可能。
10.什么是感同身受共情孩子呢?有一位妈妈做得特别好,当孩子告诉她在学校被老师罚蹲在地上听课时,妈妈让孩子坐在沙发上,给孩子揉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