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的拼写谈其保健作用
汉字的出现,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远古的时候,人类生存在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年代,迫切要求一种东西来记忆,来总结来解决自然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管是结绳造字说,八卦造字说,还是仓颉造字说,等等,与其说是创造每一个字,其实研究的都是人与自然界的生命问题,东汉的文学大家许慎总结前人造字原则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意思是说汉字的造字原则是首先从自己以及别人的身体发展上寻找元素,然后从宇宙中的生物现象或自然现象中寻求素材。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共收录有常用字9353个,通过部首偏旁分类,共有540个部首,其中大约有197个是从人体上提取的,例如:“人”字作为偏旁部首,可以构成许多新字:二人亲近为“仁”,三人或三个以上为“众”,直面人生者伟“大”,他可以顶“天”立地。……这里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生命的哲理。
在中国,最为权威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它是众多中华医学大家的药物学经验来总结,这本书精骨髓之一是“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
“茶”被古人誉为“群芳最”,“百草英”,它在早期是一种久服不伤人的药物,是皇帝赏赐大臣的好东西。唐代的大家陈藏器强调:诸药为一病之药,而“茶”为万病之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先生一生研究茶叶,他一直在做一件事,为“茶是被世界公认的最好保健饮料”提供现代科学认证。
大家目前普遍接受许慎《说文解字》中六种解释汉字造字的技巧,叫做“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比如:日、月、山、川,等就是将其表达的形象画下来,称之为“象形字”。
而“茶”字,既可以从“指事”来解释,还可以用“会意”来认证。
指事,粗象地看上去似懂非懂,但细想一下就会恍然大悟。
从指事上看,“茶”字的构造法,上下结构,草木之中有一人,
茶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枝叶生长在云雾缭绕之间,树根扎根于
千万年风化的岩石沙土之间,树根和枝叶不间断地吸收天地之间的精
华,为茶树的生长提供养分。人体需要的25种元素,茶叶中都含有。
从会意上看,“茶”字上中下,分别是三个数字组成20,80,8。
在中国古时候,形容一个人高寿,分别用四个字木,本,米,茶来代
替。年逾“茶”寿,意思是活到108岁。木寿,米寿,本寿,三种“寿
字”分别是多少呢?80,88,81,常饮好茶,健康百岁,自古有之。
茶的发现,据考证,茶是公元前2735年被发现的,其实在其被发现之前的更漫长的时间里,茶就一直存在。目前,被找到的树龄最大的茶树在云南千家寨,约近2800岁的古树现在依然技繁叶茂。(已获吉尼斯世界记录认证)。那么茶树是如何被发现的呢?《神农本草经》是这样记载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里的“百”和“七十二”,其实都不是具体的数,是泛指多的意思。神农也称“神农氏”,也就是被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奉为祖先的“三皇五帝”中的“炎帝”,他是农业的开拓与践行者,为了寻找食物,他发现了五谷。那时候的苍茫大地长满了各种奇异的花果珍草,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谁也不知道,这的确是个大问题,怎么办,伟大的神农氏就采之嚼之亲尝之。冒着巨大的风险亲身体验,这样他就不可避免的经常中毒,后来在此同时他发现茶树,茶树叶可以解除各种中毒的症状。如此灵丹妙药从此以后就逐步加以利用了。
中华 医学插上科学的翅膀也能飞得更高更远,中医学家屠呦呦团队从南方的植物——青蒿素中提炼的治疾痢好药,每年都挽救几百万的性命,她的这一发明离诺贝尔奖只有半步之遥,据说获得了近50%的选票。这可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科学大奖了。后来再一次经诺贝尔推选委员会投票,终于名至实归。屠呦呦还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通过现代生物学,化学分子学,药物学等的分析认证,在总结国
内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先生对茶叶的
健康药效作用归纳如下:⑴兴奋提解,⑵利尿通便,⑶防止痢疾,
⑷防龄齿,⑸减肥加消化,⑹静心明目,⑺扶衰老,⑻减轻吸烟对人
体的毒害,⑼消系灭菌,⑽醒酒作用,⑾解除减轻重全属的中毒,
⑿防辐射作用,⒀降血压作用,⒁降血脂和边脉粥摔硬化,⒂降血糖
和对糖尿病的疗效,⒃抗癌、抗痘多作用,⒄其它近几年来,美国《时
代》杂志、中国《大众医学》杂志、德国《焦点》杂志,都有茶叶为
十大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