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同样属于记录电影。
然而,随着电影的娱乐化和商业化,纪录片在电影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小,人们不再愿意坐在电影院中消费几个小时来看一场别人的人生,即使纪录片包含的情感与意义更为丰富。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电影便是一部纪录片,虽为纪录片但却生动幽默,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对比喜剧电影也毫不逊色。更何况,其中贯穿始末的艺术也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享受。
这部电影就是——《脸庞,村庄》。
《脸庞,村庄》由“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尔达以及街头艺术家让阿内(JR)共同导演,记录了两人驾驶着JR的小货车穿越法国的村庄,一路拍摄所遇到的人物,然后在房子和工厂的墙上涂抹告示牌尺寸大小的肖像画。
影片中两位主人公,也就是瓦尔达和JR,都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瓦尔达娇小的身材身穿鲜艳的衣服,可爱的蘑菇头被分为两种颜色;JR则恰恰相反,永远不会摘下的帽子和墨镜,衣服也是一成不变酷酷的黑色。
两个相差如此之大的人,在没有交集时便已经欣赏对方的作品,认识之后更是一拍即合,决定一起拍摄一部电影。
这时,“他刚好三十三岁,而她已经度过了八十八个春秋。”
影片在瓦尔达和JR的对话中奠定的自由且轻松的基调,并“不是刻意的去拍摄”,而是“偶然的去认识一些有故事的人”。随即,他们的旅程开始了。
开始时,他们一路向北,路过一个村庄便停下来,邀请那些并不认识的陌生人拍摄照片,再通过JR特别制作的小货车将照片洗成大幅海报贴在墙上。当一张张普通平凡的脸庞装饰了古老的墙壁,所有感觉都变了——你仿佛可以从那些平常的脸上看到背后隐藏的故事。
观看影片的过程中,观众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影片中自由的体现。无论是随时穿插的静态照片,还是突然跳出来的回忆。
动态的电影和静态的照片结合,搭配瓦尔达和JR的个人感想,偶尔是幼稚的拌嘴。强烈的随意感扑面而来,但是却并非刻意或是没有节奏的随意。
譬如,当两人制作一幅大型山羊照片后,瓦尔达几十年前拍摄一张山羊和裸体模特顺势出现,看似只是瓦尔达想起自己曾经的一幅照片,实则是承接他们下面将要拍摄的地点。
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最能体现影片自由感的,是两人在卢浮宫奔跑的场景。
JR推着轮椅肆意的跑着,时而跳起时而干脆松手自己跑向一边;而坐在轮椅上的瓦尔达淡定的面对这样的速度,悠哉且享受的念出卢浮宫内每幅画作的艺术家的名字。
他们是自由的艺术家,徜徉在艺术的海洋,并以电影的形式让观看者享受他们的艺术美感。
就好像瓦尔达毫不避讳的展示她的眼疾,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直接让观看者体会她眼中的世界。
而她眼中的世界早已经模糊不清,这使JR发出疑问“你看见的世界是模糊的,你却没有任何不满。”瓦尔达回答,“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一切。”
影片的世界观就是如此随意的就变现出来,在看似只是记录他们艺术路程的时刻,好像在要求观看者自己提取精炼。
比如在影片后半段,两人去往码头拍摄,拍摄的主题却不是码头工人,而是码头工人的妻子。
三个女人坐在搭好的集装箱的空隙中,像海鸥一样展开翅膀,瓦尔达淡淡的说:“你们在男人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此外,在拍摄方面影片多采用近景和特写,每一个普通的脸庞展现的情绪清晰的显露。两个使我印象深刻的特写属于两个年龄相近地位不同的老人。一位是最后一天上班的退休工人,一位是浪漫的流浪艺术家。
退休工人从开始笑着说自己最后一天上班即将退休,到久久的沉默不语。特写镜头中,他深刻的皱纹中写满了留恋和焦躁不安。镜头中可以看见他眼神中的湿润,他的脸庞出现在整个屏幕中,让人觉得普通却充满故事。
另一位流浪艺术家,住在露天的破旧房子中,屋内却是色彩丰富的装饰。当你还来不及为他的境地感到难过,镜头中他却笑着告诉你:“我有一颗守护我的星星。我的母亲是月亮,她给了我她的凉爽;我的爸爸是太阳给了我温暖,还有宇宙给了我居所,这么一想我是不是拥有很多?”
也许影片最戏剧性的一幕是结尾,瓦尔达怀着兴奋的心情要将JR介绍给自己的朋友让吕克时却被拒之门外,还用恶作剧惹哭了瓦尔达。JR为了安慰她摘下了自己从没有在镜头前摘下的墨镜,然而瓦尔达已经看不清的他脸,她温柔的对他说“一起看湖吗?”
镜头拉远,两人的背影呈现在镜头前,一起望着远处的湖。
而我们,就这样望着他们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