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正在经历非常“好受”的焦虑感,因为前天外出后,整个人神清气爽,觉醒的血脉活络起来,很多事情都会慢慢有想法了。
虽然是无业状态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焦虑了好些天,我除了写作日更让自己情绪得到及时发泄外,我在朋友的鼓励下,开始走出去。我的规划是这样,先从家周边我感兴趣的景点开始,重点是走出去,走得远一些。走出去,我在上个月开始已经达成,早上晨跑就要踏出门,不是在家练习瑜伽或体操,总之,踏出这个“舒适圈”,就对了。
昨晚听一些有关工作、创业、思维方面的视频,让我感触较深的是一个商业访谈类的号《程前朋友圈》,他经常讲到一些日常关于工作、生活、创业等方面的思维思考方式,挺受益的。其中有一个视频讲到“很多不错的想法和创意,人都是在放松和玩乐的状态下产生的”。这句话点醒了我,确实自己很多想法都是在放松的时候萌发的,像洗澡时、开车时、跑步散步时、听歌时……我最经常说的就是洗浴室是我灵感源泉地。有些想不通的事情,也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解开的。
因为我前天的小踏秋之旅,让我禁锢我想法的枷锁找到了钥匙。所以,我接下来会想尽办法让自己多走出去。原来以为我踏出门,去江边晨跑,已经不错了,但是,只要走出了原有的舒适圈,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寻找下一个“外圈”,屡试不爽。
当代年青人都在流行往寺庙去,走进大自然。刚好也是我的喜爱。这次踏秋之旅能启动,是源于自己一个小心结:初中那会,跟着舅妈到“别山书院”里游玩,隐约记得曾拜过山上的文昌帝君,后来确实成绩一直都很不错,但是高中后期学习到后面好像关于学习,都是力不从心,成绩一般,自己猜测是不是当时没有去还愿,所以成绩一落千丈。当然,这有点迷信的想法,成绩也没有特别差,基本大考或者考证都是通过的,只是过程不太顺利而已。不管怎么样,近期状态也不太顺畅,可能去拜文昌帝君,接下来的成长之路会顺利些吧,就是这个想法,是走出家门更远的驱动力。
果然,“别山书院”的空气很好,人不多,浓密的绿丛,有序的树荫,光是站着,就身心舒畅了。我拎着要拜文昌帝君的零食和香,逛了整个书院,逢神/佛就跪拜,全程就我一位“香客”,一路询问着,想要达到文昌帝君庙,可是时间太久了,忘记怎么走,找了快半小时,快要放弃时,在一条小山道上,发现了文昌帝君庙,门关了。既然来了,就还是跪拜吧,自己偷偷看了门把,还好没上锁,自己就开了门,打算悄悄拜了再关门。于是,我拿盘把零食摆好,点香,开始跪拜,告知文昌帝君来缓初中时期的学习愿,再保佑自己接下来的成长能够顺利和心想事成。这时看庙的老伯突然出现了,他人很好,等我拜完后关门。终于,完成了还愿,还好没放弃,心情无比的舒畅,这就是成功的一步,减少胡思乱想,有些想法也更清晰了。我对接下来自己的规划简单计划一下,还蛮适合自己的。近期我的出行主题是平静、觉醒,地点将会都是寺庙。
走出现有的舒适圈,其实,是更舒适的。别想太多,别只是想,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