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猫宁猫宁
01
在实习前,我对我的实习生活是满满的期待,在实习后,我却发现一切并不是如自己所愿。尤其作为最后一批实习生。
没有老师手把手的教导,同来的,被打散在各个科室。此时方寸的治疗室被病人,家属,老师和实习生所占据,大家忙的恨不得一个人分出几个人来。可我,站在一边,不知道需要做什么,简直不能用格格不入来形容,因为,那种感觉仿佛自己已经被彻彻底底的无视掉了,成了“透明人”。
你对他们所有人来说,就是一个实习生。没有人知道,也不会因为你在大学的成绩,而对你钦佩,尊重。
此时此刻,一切归零。
02
没有步入社会的我们,把一切都想象的太过简单,太过理想化。把电视剧里的许多情景套入到现实生活中。然而,生活毕竟不是电视剧。
在医院,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病人和家属。他们或许是某名牌大学的教授,或许是某公司的经理,或许是工地上打工的农民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一样的教育背景,不一样的家庭环境等等,造就了他们不一样的对人方式。
有人会在你给病人治疗几次后,主动了解你的名字,在每次做治疗,或者路上偶尔遇到,都会亲切的面带微笑的给你打招呼:
“静静啊,来,给我们把手绑上(弹力绷带)”。而有的人呢?每次都是“诶!那个,过来!”吵架一般还带着不耐烦,就像古时候,酒楼喊小二一样。面目表情就像是你欠了他多少钱一样。
最大的障碍与烦恼非沟通莫属了。
首先,他们不信任我们。在一项治疗当中,老师都说了,我们的操作很规范,要他做也是这样子的前提下,他们还是先入为主的认为,我们不如老师。如果只是他这样认为也就罢了,我能理解。可是,病人和病人,病人家属和病人家属之间有一种别样的磁场。他们之间,总是能达成一道战线,私下里交流时,你总能听见他们说:
“唉,实习生不行。我花钱就是想叫老师做的……”
“是呀是呀,实习生哪有老师有经验……”
对于他们的病,每一个治疗动作的操作,真的与经验只挂一丁点的钩。但他们不理解。在动作规范正确的情况下,哪怕你做的比老师还要细致,可在他们看来就是没有老师做得好。
其次,病人和家属存在一个怪现象——他们明明是来医院求人看病的,却在治疗时反过来命令你。似乎,他们懂得比你都多。
他们会觉得烤灯离皮肤越近越好,温度越高越好,时间越长越好,哪怕你和她解释这样做是不对的,会烫伤皮肤,他们会回你一句——没关系,我皮厚;他们会觉得做力量训练时,负荷强度越大越好,否则就没有训练效果,完全不想想他现在出于什么阶段,软瘫期,顾名思义,没有动作,没有力量,试问你怎么让他对抗高强度呢?再者,锻炼多了肌肉也会疲劳,效果反倒递减。可是,没有用,他们根本听不进去你的解释;他们会觉得在做电体操时,电的刺激强度越大越有效果,哪怕病人自己都觉得很痛,他还要补一句——他病了,不要听他的……
于他们而言,我的所有有背他们意愿的操作,就是故意拖延他们的治疗,骗他们的钱。我的解释,自然就成为了“搪塞”他们的理由。然而,我们一分钱都没有,而且来医院实习还要交每个月二百的实习费。我们,到底图他们什么呢?
我还发现病人或者病人家属他们存在一种心理——和其他病人“对比”。看其他人做了什么治疗,效果不错,自己也要做,完全无视自己的病和对方根本不一样,忽视掉医生开的医嘱……
03
你是她们口中的“那个”“诶”,没有自己名字的实习生;你私下里看病历,阅读书籍,制定符合病人当前的计划,为他们认认真真做治疗,自己累的满头大汗,可在他们看不见,你就是不如老师;你对他们负责,而他们却用自己的无知认为你是“不给他们好好做治疗,骗他们钱”……
他们对你可以使唤来使唤去,因为他觉得他们花了那么多钱,你理所应当。他们不会管,你这里是不是只有你一个,更不会体谅你忙不过来而耐心排队,取而代之,他们会不停催你,然后嘴里嘟囔。
但他们对老师,就完全像是换了一个人。像是带上了善良温柔的面具,而对我们的时候,就露出面具下,凶狠的嘴脸。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他们不可以换位思考?他们家里也都有孩子。他们的孩子是他们的心头肉,甜蜜饯。别人说不得,动不得。那么,如果把他们的孩子放在我们的位置上,也被人这样呼来唤去,不感激你为他做治疗,相反却没道理的怀疑你,否定你。我想不用后者,单纯前者,他们就受不了,绝对会来吵架。可是,我们的父母,如果知道我们的状况,是不是也会冲过来呢?你心疼自己孩子,那我们的父母就不心疼吗?
我们是实习生,在医院看到了太多人情冷暖。更会因为病人的状况而心疼,感动家属的陪伴。我们是还没有进入社会的毛头小丫头,小小子,但我们有一颗同情善良的心。我们深知,在一个职位上一天,就要尽一天的责任。所以,请相信我们,我们有做的不好的,你们可以提出建议,但请不要没有道理的怀疑我们好吗?还有,我们有自己的名字。
我们不求你们的感恩,但求你们的尊重。虽然我们是实习生,但我们同样有受到尊重的权利。
尊重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最后,如果你实在不能改变这现状,就只能改变自己,让自己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