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作课的时候,树沔就跟我们探讨过,为什么我们的文章总是写不好,为什么我们总是难以下笔。即便是读过很多书之后,我们还是很难从中汲取到有效的写作途径。
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后,结果如今竟成为文案,靠写文为生。然而依旧无法将文字写好,依旧难以下笔。我常常觉得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文字工作者。文章从来就不是灵感一到,跃然于纸上来得那么突发。而是基于生活的阅历,对生活的思考。读罢豆瓣meiya的《说说而已的人生》,自惭形秽。曾经很多想做未做的理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花时间拿出来羡慕别人,为自己找各种借口,却从不想走出第一步。
就像文章里提到的一个小故事。
有个人常常向上帝祈祷,跟上帝说:“亲爱的上帝,请让我中500万吧,阿门。”
过了几天,他又来到圣堂前祈祷“上帝,请让我中500万吧,阿门。”
长此以往。后来又有一次,他来到教堂前怨怼“上帝,我都来祈祷了那么多次了,为什么你就不听我的祷告,让我中一次彩票呢。”
结果上帝发话了。“我一直有听你的祷告啊,但是首先你得去买张彩票啊。”
这个小故事所反映的,何尝不是我们缩影的人生?对他人的生活无比向往,却从不走出第一步,却从未为想要的生活而去付出。
每次读大冰的书,都能从他的经历中看到生活的另一面。大多数时候,我们朝九晚五地工作,为了生活,我们的轨迹往往是三点一线,无激情,无触动。我们总是有无数个理由在说服自己,没有去闯的资本。没有时间,没有钱,没有人陪。我们常常说,我们要生活而不要生存,但是我们依旧过着说说而已的人生。我们无奈,我们无法对自己慷慨。
读过太多的鸡汤文,每次感觉到触及心灵的时候,就开始琢磨着要给生活释放一些激情,要给自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在喝完鸡汤后,又有多少是真正走起来的?
无奈我们都太会计算了,出走一次要花费多少时间、资金成本?所有豪情壮志来到这儿就截止了,想到就心酸。
前些年,高晓松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不知戳中了多少文青的心。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真能去追逐自己内心向往的诗与远方。讲真,我很羡慕他们。能够随性竞逐自己向往的生活,其实真的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不止指的是旅行出走,还有为了自己心中想要的生活奋斗拼搏,同样让人心生敬畏和钦佩。
而反观自己,在找到自己的生活舒适区之后,总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开始权衡,一旦我做了些什么事之后,如今的生活就要被打断了,接下来就是未知的然后。人的惯性总使我们很难跳出生活的舒适区,我们总害怕未知的生活,那是对不可控的未来的恐惧。讲真,有时候蛮鄙视这样的自己。有时候又觉得,要牺牲安逸的生活去下一场未知赌注,未免太任性。人总是纠结的综合体。
鸡汤文不能指导你的生活,呵呵就好,感慨一下人生不止这样,其实还有那样。现在没能走向所向往的生活真的不要紧,日子还长,慢慢来。但是一定一定不要忘了生活还是拥有诗和远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