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听时老师的网课,我颇有一些心得。这两次留了诗配画的作业,起初我觉得对于老师完全没有必要,但亲自实践再加上欣赏小伙伴们的作业,我针对诗配画有了一些感悟。
古诗词教学必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要走出古诗词教学的误区,我认为绘画是其中方法之一,因为画演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理解力和审美想象力是始终贯穿在审美鉴赏过程中的。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诗情画意融于自己的头脑中。
其次,要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美妙的构思。在教学中,我常常通过“绘画”这一形式,帮助学生驱遣联想力和想象力,借以挖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例如,我在教授《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时,让学生把九个景物通过画面表现出来,这九个名词平分成三组,每组景物都有一个活生生的主角,用它来決定一组景物的情调和气氛。枯藤、老树,只有在昏鸦飞落下来的时候,才更显出其败落;小桥、流水,也只有与人家连在一起才更显出其生气;古道、西风,也只有在出现了瘦马之后,才更添其凄凉,这样就构成了一幅特色独具的画面。这些画面,表面看起来是孤立的、静止的,彼此之间似乎亳无联系,但篇末点题的“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我让学生通过画面感悟:如上画面乃是游子眼中捕捉到的,它们无一不牵动着游子的心弦。于是,孤立、静止互不联系的景物,一变而为提供给学生弛骋想象羁旅之情的典型环境和广阔空间。对立的景色协调起来了,静止的物体浮动起来了,简单的名词也显示了极为丰富的内涵。景景相连,物物含情,情景交融,达于化境,终而脱落出这样一幅游子断肠的完整画卷。寓教于美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诗歌教学中审美力的培养是要通过诗的艺术魅力唤起学生的情感与共鸣,是让学生在会画中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实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培养审美态度、加深审美感受、提高审美鉴赏力、挖掘审美创造力,是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对学生审美力培养的四个重要环节。而绘画能帮助学生走进诗歌体验美感,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沐浴在古代诗歌的辉煌中,共同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